欢迎访问齐鲁文化教育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文化新闻 教育新闻
领导访谈 执教心得
校园活动 名师在线
法制教育 高校新闻
中学新闻 政策解读
法治文化 交通文化
安全生产 美食文化 生态文化
健康教育 招商文化 金融文化
诗歌散文 旅游天下 科技文化
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
课堂内外 书画艺术
报料投稿 查询系统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文化新闻 >

枣庄市峄城区委统战部实地调研新媒体中心

时间: 2020-04-28 10:21 作者:齐鲁文化教育网编辑部 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 点击:

4月24日,枣庄市峄城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孟凡雨带队一行5人实地查看新媒体中心建设情况。在峄城区新媒体中心会议室听取新媒体中心建设的汇报,这标志着峄城区新媒体中心正式运行。

 

新媒体、新融合、新力量——峄城区委统战部实地调研新媒体中心

 

    随着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中国社会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无所不在的作为“新媒体”的互联网络,并广泛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和各个方面,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个人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

    准确把握网络人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是做好网络人士工作、充分发挥正能量的基本前提。网络人士作为新的社会群体,主要由两部分人构成,一部分是网络经营者,主要包括互联网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一部分是网上发声者,主要是在互联网上制造话题、发表意见的人。他们既有体制内的,也有体制外的,构成复杂,身份各异,思想活跃,价值观念多元,利益诉求多样,具有体现网络特点的现代性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他们的成长发展,既需要党和政府创造良好环境,搭建广阔平台;又需要切实加强管理,进行思想政治引导。他们的作用发挥是“双刃剑”,既能肩负社会责任,崇尚正义、激浊扬清,弘扬正能量,也有为了个人名利,片面偏执,恶意炒作,导致负影响。只有深入研究、准确把握网络人士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富有成效地做好工作。

 

新媒体、新融合、新力量——峄城区委统战部实地调研新媒体中心

 

    为加强思想政治引导、凝聚政治共识,是做好网络人士工作、充分发挥正能量的中心环节,中共峄城区委统战部于2019年9月26日批准成立峄城区新媒体中心。峄城区新媒体中心自成立以来闪亮“数字统战”舞台,先后融合268家网络媒体,153家影视台跨界融合,117家报纸杂志融合,29家新闻客户端同步,实现跨地区跨行业与跨界融合,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电脑手机APP一览无余,推进了用户的全方位覆盖、传播的全天候延伸和服务的多领域拓展,标志着峄城数字统战在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精心打造“强、壮、枝、叶”战略。

强根基,坚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创新管理体制、激活用人机制、改革分配制度、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培育适合媒体融合发展的强健“根系”。

 

新媒体、新融合、新力量——峄城区委统战部实地调研新媒体中心

 

壮主干,坚持融合渠道平台。探索“中央厨房”运行机制,再造策采编发流程,形成“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方位覆盖”的工作格局,实现资源共享、平台播出、宣传效果的最大化。

 

新媒体、新融合、新力量——峄城区委统战部实地调研新媒体中心

 

枝头繁,坚持创作精品内容。我们精准定位受众,深耕本土资源,以创意抢先机,打造更多与主流媒体品格和气质相符的新闻精品。重点在“准”“新”“微”“快”上下功夫。

新媒体、新融合、新力量——峄城区委统战部实地调研新媒体中心

 

叶片茂,坚持强化造血功能。我们打破过去各平台分散经营的模式,实施“融媒+服务+产业”战略,构建统一的经营服务体系。

    延长工作手臂、创新活动形式,是做好网络人士工作、充分发挥正能量的内在要求。必须在用好现有组织基础上延长工作手臂,探索新的思路和方式,打造新的平台和载体。要充分发挥政协组织、群团组织作用,拓宽团结联系渠道,完善运行活动方式;探索建立新的联谊组织,按照社会化的工作思路,创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加强对“自组织”“自媒体”的关注和引导,健康正向的可吸纳到群团组织和统战社团,成分比较复杂的依法加强监管;2019年11月28日和12月18日中央统战部和山东省委统战部分别召开了网络人士统战工作会议,重点提出:“要加强和改善对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的工作,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让他们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等方面展现正能量。”显然,新媒体人士属于上述会议提到的统战重点——从事内容生产和传播的网络人士。同时政知见还注意到,新媒体人士被官方划分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2015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中,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正式成为统战工作12个方面的对象之一。

(责任编辑:齐鲁文化教育网编辑部)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主管单位:山东省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会 《教育博览》编辑部主办 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协办 山东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指导
联系电话:0531--82816922 投稿邮箱:z1z2f3@sina.com
主编微信
凡本网注明“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齐鲁文化教育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