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齐鲁文化教育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文化新闻 教育新闻
领导访谈 执教心得
校园活动 名师在线
法制教育 高校新闻
中学新闻 政策解读
法治生活 交通执法
安全生产 食品安全 生态环保
健康卫生 招商引资 金融财经
诗歌散文 旅游天下 科技之窗
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
课堂内外 书画艺术
报料投稿 查询系统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文化新闻 >

世界地质公园里的“乡村振兴学院”

时间: 2020-10-29 14:47 作者:齐鲁文化教育网编辑部 来源:联合网山东 点击:

岱崮镇,位于临沂市蒙阴县东北部,有“天下第一崮乡”的美誉,在首批 “中国最美小镇”之中位列第3位。这里群崮环绕,桃花遍地,在革命战争年代和三线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4月17日,以岱崮园区为核心园区的沂蒙山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2018年9月,山东省派蒙阴乡村振兴服务队入驻岱崮,10名队员开始了为期两年的乡村工作。一所“乡村振兴学院”在岱崮兴建,不仅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教育资源,也为当下中国的乡村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在5个帮扶乡村推进的乡村振兴项目陆续落地开花,美丽乡村正在不断发生蝶变……

两年来,乡村振兴的现实成绩和理论探索齐头并进,村庄面貌改善的同时,文化上的独树一格尤其令人称道。

一份内容翔实的调查报告

这是以蒙阴县岱崮镇马子石沟村、蒋家庄村、东峪村、东上峪村、西上峪村为样本形成的一份9000多字的《蒙阴县岱崮镇农村社会基本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是山东省派蒙阴乡村振兴服务队到岱崮镇后做的第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成为了乡村振兴服务队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有力抓手。

2018年9月,按照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工作的通知》要求,山东省派蒙阴乡村振兴服务队入驻蒙阴县岱崮镇,这支队伍成员分别来自山东省教育厅、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水利厅、省检察院、省司法厅、省信访局、省政府办公厅、省广播电视大学9个部门,共10名同志。

 

“来岱崮镇挂职之前,对这里的情况一无所知。当我走进岱崮,被震撼了,不仅被岱崮的美所打动,更被这里的人所感动。岱崮镇是革命老区,群众基础好,村民思想觉悟高。两年来,我们服务队与蒙阴县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工作、生活,结下了深厚情谊,今后也会一如既往地关注、关心、支持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省派蒙阴乡村振兴服务队队长、省教育厅总督学刘欣堂满怀深情地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服务队初进岱崮镇,一系列发展难题就摆在了面前——为什么来到岱崮、服务工作干什么,怎么让村级集体经济强起来,怎么让5个联系村的现状得到改善,怎么让村民的生活变得更好?

服务队刚进驻岱崮,刘欣堂就马不停蹄地率领队员走村串户,了解民风、民情,摸清底数,掌握实情,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俺就知道这桃甘甜,啥品种不知道。”“家里种着200多棵桃树,孩子都在外地打工,哪有时间检查身体。”“蜜蜂以前养过几箱,养着养着养没了。”……服务队队员一一做着记录,与村民们一起交流谋划。

服务队队员每天在蜿蜒逶迤的山路上行走20000步以上,历时两个多月,以5个联系村为主,详细了解了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人口情况、收入情况、环境、卫生及治安情况、历史沿革及民风民俗、社会保障情况、产业发展情况等,针对这5个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研究制定了符合本村实际的规划方案。

“他们工作太细致了,有些翔实的数据我都不掌握。”说到乡村振兴服务队,岱崮镇镇长王烈锋感慨地说。

两个标准化体育场

“我们是乡村振兴服务队,要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的根本立场,精心谋划,精准发力,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打造岱崮镇中心学校标准化体育场的目的就是要保障学校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同时,在课余时间、节假日和寒暑假向社会免费开放,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舒适的运动健身活动场所。”刘欣堂说。

 

2020年1月19日,对于岱崮镇中心学校的师生来说是崭新的,对于中心学校体育场上的鸟儿来说,也是崭新的。这一天,岱崮镇中心学校体育场启用仪式暨蒙阴县第十届全民运动会“兴鸿源杯”迎新春拔河比赛举行。

  “这里原来是岱崮镇中心学校小学部的操场,场地内杂草乱生,拔草曾经也是学校的一项‘体育项目’,风起时,尘土飞扬迷人眼;雨落时,泥泞不堪下脚难。学生们平时的体育课程尚无法正常开展,更别说群众健身休闲了。”曾担任过学校教师的国家一级作家王均镇如是说。

 

岱崮镇中心学校体育场的建设,无疑搭上了乡村振兴服务队为民实事规划的“快车”。经过多方努力,省派蒙阴乡村振兴服务队协调700多万元专项资金,建设完成了岱崮镇中心学校两个标准化体育场,不仅作为学校师生的运动场地,学生放学和放假后,也作为岱崮镇群众的运动健身活动场所,是目前蒙阴县标准最高的露天运动场所。打篮球、乒乓球,塑胶跑道跑步健身已经成为当地居民茶余饭后的标配项目,崮乡群众的文体生活也开始逐渐丰富起来。

初秋的太阳透过淡薄的云层投射到红色的跑道和绿色的草坪上,穿着休闲的村民在操场上一边说笑,一边悠闲地踱着步;篮球砸向地面的铿锵声和篮球场上不时发出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乒乓球台前也不时地迸发出一声声喝彩……

“运动场的建成不仅有效解决了学校运动场地问题,提高了学校体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丰富了崮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带动了全镇全民健身运动的氛围。”一位刚走出运动场的老师抖抖湿透的汗衫笑着说。

把大学建到崮乡

“作为中华蜜桃第一镇,岱崮镇桃树品种繁多,品质优良。山中次第成熟的桃子,着色丰富,风味极佳。种桃的大多数村民对桃的知识所知甚少,不知道桃的品种,不知道成熟周期,不知道能存放多久。”说到岱崮镇的蜜桃产业,刘欣堂有些着急。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如何培养“三农”人才?如何让教育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如何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这是刘欣堂和服务队队员到岱崮镇伊始就开始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他们的努力下,2020年4月20日,由临沂大学、蒙阴县共建的临沂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正式签约并在岱崮镇奠基。作为全省高校第一个实体建制的乡村振兴学院,它是经山东省编办审批的临沂大学二级实体学院,是全省教育系统服务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成果,是助推乡村振兴、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开创性事业,也是深化校地融合、强化协同发展、实现共生共荣的多赢结合体。这个学院其总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可同时容纳1300多人在校培训学习。

 

“临沂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有望成为一个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对外交流合作、产学研用融合、各种资源要素集聚的‘大平台’,一个全国著名的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教育实践活动的‘大基地’,一个推动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聚宝盆’。学院的建成势必会对培养乡村振兴人才,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推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助力‘三农’建设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打造的一池人才活水,将成为蒙阴地区乡村振兴的智力源泉,为‘三农’事业不断输出‘新农人’。”刘欣堂说。

今年10月,临沂大学乡村振兴学院落成。

     “岱崮镇的农村空心化特别严重,去村里转一转,看不到几个年轻人。”省派蒙阴乡村振兴服务队队员、省教育工会副主席王辉说。没有年轻人的乡村必定不能行之长远,投入再多资金,做了再多产业,乡村难免再次衰落、荒芜。

考虑到这一点,服务队联手岱崮镇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共同签署《蒙阴县岱崮镇双创孵化园运营合作协议》,在岱崮镇创建“中国岱崮‘新农人’创客小镇”,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岱崮镇乡村振兴双创孵化基地,为青年创业、乡村振兴开辟一片具有吸引力的空间。

五个村庄的蝶变

春则崮秀峰奇,林海花潮;夏则漫山碧透,溪流潺潺;秋则果香万里,红叶满山;冬则冰清玉洁,银装素裹。

——四季生态之崮乡美景

 

蒋家庄村在20世纪70年代是省属军工企业九四二九厂对口下乡的知青点,是山东省第二批传统村落、山东省级旅游特色村,服务队在村庄现有旅游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打造了知青文化馆。

知青农场的有机葡萄种植是本村新引入的特色产业。服务队立足本村实际,积极发挥智囊团的作用,培养高技术人才。

    “这些高档大棚需要一些专门的人才,在技术上进行支持服务。”王辉在蒋家庄村知青农场葡萄大棚前说,“针对村民遇到的技术瓶颈,我们请来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的一些专家作为顾问,给他们定期指导,在技术上提供支持。”

马子石沟村村民有在家养殖兔子的传统,服务队立足本村实际,建设了一处集约化肉食兔养殖基地,以规模化、标准化肉食兔养殖,助力村民致富、村集体增收。

    

“村民过去都是零散养殖,防疫、饲料供应、销售都是问题。”马子石沟村党支部书记闫士照站在广寒玉兔宫肉食兔养殖基地前说,“这个养殖场分两个部分,一个是繁育车间,一个是育肥车间,这样就形成了集约化的产销一条龙。对周边村和我们本村老百姓的防疫,包括供养、销售,都提供了方便,还能带动就业。”

在马子石沟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服务队还打造了以村史沿革、村规民约、民俗风情、乡贤名人、家风家训、发展成就等为基本内容的马子石沟村村情民史馆,馆内展陈方式以实物展陈、图文资料、视频影像为主。

东上峪村位于岱崮镇以东5公里外的一条山峪深处,山区面积广阔,山花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良,具备养殖中华蜜蜂的独特自然条件。服务队经过多次考察论证,根据该村的区域优势、村民多年的传统养殖优势以及中华蜜蜂本身的繁殖优势等,建设了中华蜜蜂产业园。

  “岱崮镇本身就是‘中华蜜蜂保护区’。我们村原来有养殖农户40余户,400多箱蜂群,因零散养殖,打的蜂蜜也很难卖上钱。”东上峪村党支部书记刘保祥在中华蜜蜂产业园内说,“服务队来了以后,利用闲置土地,在进村路口规划建设了占地约10亩的中华蜜蜂产业园区。指导我们村成立了中华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推行养蜂标准化生产和品牌经营,组织采购,提供蜂产品的销售、寄送服务。采取‘合作社+基地+养殖户’‘大户+小户’等方式,统一生产技术、管理标准、打造品牌、市场营销,真是为蜂农办了一件大好事。”

  在建设中华蜜蜂产业园的同时,服务队还为该村建设了一个占地7100平方米的标准化山羊生态养殖场,并已投入使用。

    

东峪村曾是三线军工企业——山东工模具厂的驻扎地,由于旧厂搬迁遗留所致,村容村貌相对杂乱,公共设施也相对落后。服务队对该村开展了美丽乡村打造和环境治理行动,依据村里的资源优势,在尖崮开发“崮尚生态农业”文旅项目;打造了独具特色的观光休闲娱乐场所——千年流苏园;把路边的碎石堆推平压实,建造成健身小广场;将村口气味熏天的公共旱厕改造成环保水冲式公厕。

  “东峪村是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村落,由四个自然村组成。”村支书张见全坐在千年流苏树旁的石凳上侃侃而谈,“服务队帮助打造了这处流苏园。将来我们要把这个院子充分利用起来,建成农家乐,让游客在这里既能品尝到农家菜,又能欣赏到农家风光,还能亲身感受千年流苏树的故事。”

  “现在村里环境卫生这么好,每天晚上俺和老伴儿都去健身小广场健健身,到流苏园歇歇脚、吹吹风。”在东峪村经营百货商店的老宋笑着说。

 

结合西上峪村家家户户门前屋后栽种香椿树的实际,服务队规划建设了9个现代化香椿温室大棚。“这几个大棚只是作为样板示范,将来我们会继续拓展产业链,进行香椿芽深加工,成立合作社,注册‘峪里春香’品牌,带动更多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让村民致富奔小康。”村委会主任乔明义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西上峪村的香椿芽,露天种植,价格比较低。”服务队队员肖帅鹏站在一处温室大棚前说,“充分调研后,我们建了这些温室大棚。这一个大棚大概是一亩地,需要香椿苗4万棵左右,预计产量五六千斤左右,按照往年的价格,按最低每斤15元算,6000斤就可以达到9万元,效益比较可观。”

王烈锋一边数着服务队两年来做的工作,一边竖起大拇指:“集体收入增加了,村庄面貌改善了,关键是为我们趟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增强了内生发展的动力。”(李庆辉  吴永强)


 

(责任编辑:齐鲁文化教育网编辑部)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教育博览》编辑部主办 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协办 山东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指导 民进山东省委新闻支部指导
联系电话:0531--82816922 投稿邮箱:z1z2f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