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齐鲁文化教育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文化新闻 教育新闻
领导访谈 执教心得
校园活动 名师在线
法制教育 高校新闻
中学新闻 政策解读
法治文化 交通文化
安全生产 美食文化 生态文化
健康教育 招商文化 金融文化
诗歌散文 旅游天下 科技文化
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
课堂内外 书画艺术
报料投稿 查询系统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文化新闻 >

用大义书写人生——记青年文化学者杨海卿

时间: 2021-06-17 17:20 作者:齐鲁文化教育网编辑部 来源:陕西市政网 点击:
文/李虎山
  坐在我面前的陕北小伙杨波字海卿,熟悉他的人都叫他杨海卿。一米八三的个头,五官清朗,眉目秀气,身体朗然得像个男模。看似单薄,却充满着活力和勃勃朝气。衣着的考究,显示出几分儒雅气象,听他讲传统文化,你不由得不着迷了。他讲传统文化,并不习惯于道出一些子乎也者来,而是将传统文化,用今人的语言,加以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娓娓道来,听者多有惊叹。原由是他的年龄,怎能如此透彻地理解传统文化。
杨海卿.jpg
  相识多年,未曾得机会深聊,只知道他是一个会做事的年轻人,听了他的人生故事,不由得肃然起敬,在过往的期期岁月中,他利用传统文化中的善和义,为自己的人生添砖加瓦,构筑台阶,一个义字,一个善字,不但装在胸中,且时时刻刻贯穿在他所参与的社会生活中。
杨海卿1.jpg
  能“折腾”的大学生
  说起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原由来于自己的出生地。
  杨海卿出生在陕北神木,那是一个文化深厚的地方,石峁的挖掘,证明中国第一个城市的诞生,年幼的杨六郞,自小立志于神木,王昭君的泪水,感动天地,形成了红碱淖,窟野河、二郞山,在那一方热土上,铸就了传统文化的滋生和繁衍。蒙汉的物易物,更是构筑出新的多元文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神木成为一方文化圣地。神木这个奇特的地名,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杨海卿的童年照.jpg
  杨海卿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将杨六郞和王昭君用行为演绎出来的义和善,装在胸中,决意行走天下,也要尊重两个字。
  初次表现用义行事时,是在西安商贸学院上大学时。那时候,学校没有任何一个学生参加的社团组织,杨海卿觉得,学生应该是拥有朝气的年龄,每天光听课,似乎少了什么。他决定,在学校建立一个组织,让学生一起参与,激发大家的青春活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建立什么组织呢?他想到了家乡的腰鼓。有了主意,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学校领导。领导说,想法好是好,可哪有资金。他拍着胸腔笑着对领导说,只要您同意,资金我来想办法。他调头回到家乡神木,当他从老家回到学校时,令大家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带来了上百个腰鼓。听说学校要成立腰鼓队,许多同学都想参加,可腰鼓数量有限,怎么办?校领导动员学校的教职员工,为腰鼓队捐钱买腰鼓,校长先捐了五个腰鼓的钱。在扬海卿的影响下,学校老师都捐了钱,最后买回三百个腰鼓。有了腰鼓,许多外地学生不要说敲打和跳,有些人连见也没有见过。杨海卿便成了几百人的教练。腰鼓队的成立,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热情,也为学校带来了荣誉。杨海卿一下子在学校成了名人,但他并没有沉醉在小小的成功中,有更多的同学希望参加腰鼓队,挥洒自己的青春活力。杨海卿看到同学们的热情被激发出来,很是开心,但他又想,腰鼓有限,总不能让大家都来参加。紧接着,他又倡导成立了学生舞蹈队。就这样,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做了别人想不到也做的不到事。他说:“自己就要让大家知道文化的魅力,只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得到发扬,才能凝聚大家的热情。”
杨海卿成立的腰鼓队.jpg
  2003年非典时,面对不断传播的疫情,校园里人心慌慌。杨海卿却想到了自己出钱,从药店里买板兰根,熬成汤,装在瓶子里,分发到学生宿舍。疫情结束后,校领导问他,你为什么会想到此方法。他笑着说自己喜欢传统文化,常看一些古书,古代留下的药书里有关类似疫情记录,他就想到了用板兰根预防疫情的办法。校领导对学校的教职员工说:杨海卿呀,一个学生,做了校领导应该做的工作。而同学则送他一个响亮的绰号“杨大善人”。
  有人说,喜欢传统文化的人很多,没有人像他,学以致用,小小年纪,就将传统文化用在生活实际中。他憨笑着说:主要是受了流传在家乡一些名人的故事所启发,自己受他们影响很深,比如杨六郞的故事,他从小就喜欢,小时候还常常去杨六郞生活过的地方看看,有时候在哪里发呆一下午。
杨海卿打腰鼓.jpg
  杨海卿在学校的突出表现,给校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毕业分配时,学校领导第一个提出让他留校,他欣然接受了校领导的安排。
  由学生变成了老师,在一般人看来,不愁找工作,算是大功告成,应该松口气,上班、领工资、谈恋爱,然后成家,过普通人有规律的阶梯式生活,是一件多么美好和事。可杨海卿却不那样想,留校后,他一边工作,一边还在学习。那时候,社会上开始流行学习和传播传统文化。他在想,自己能留在学校,是由于自己做了一些别人没有做的事情,是自己衷爱的传统文化给了自己智慧。他越想觉得,传统文化真是魅力无穷。从那时起,他将所有的时间,用来学习传统文化。有时间,走出校门,到社会上听一些专家学者对传统文化的解读。中央电视台,开始有了百家讲坛,一些专家对传统文化的解读,更是诱惑得他寝食难安。他买了大量的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出差背在背包里,到了外地,别人忙于游山玩水,观风赏景,他却一头扎进书本里,遨游在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里。那时候,他经常出差苏杭,任务是为本校毕业的大学生联系就业单位。有一天,他读到老子的一段话,激动得一夜未能合眼。
杨海卿主持节目.jpg
  老子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老子告诉人们,做人应该学习水的个性,万物都在上,水却在下,水遇到任何艰难险阻,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勇往直前。
  理解了老子的话后,杨海卿在心里想,是呀,水原来是如此伟大。那时候他便发誓,自己就要做像水一样的人,处低处,泽万物,利天下。
  不断地冲破自我樊篱向理想迈进
  工作后,杨海卿将所学的知识全部转化成能量,用在工作中,时间一久,他发现,自己在学校学习的那些专业知识,在工作中能用到的并不多。社会生活包罗万象,要真正做出一番事业,必须再学更多的新东西。
  学什么呢?他回过头来,梳理了自己学过的那些知识,他认为,除了学习一些实用的能促进工作的知识外,应该在传统文化上下功夫。他想用自己的力量,向人们传播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杨海卿与他的母亲.jpg
  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他离开了学校,去了一家陕西当时销售最大的企业做销售。那时他有个想法,就是要走出去,见识大世界。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好他去的这家企业要在北京成立分公司,他选择了去北京发展。在北京生活一段时间后,虽然工作十分顺利,自己的业务业绩受到总部的奖励,可他总觉得自己那儿还缺少了什么。总感觉身上有许多能量没有发挥出来。他将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东西,用于业务中,创造了自己独有的销售方法。时间一长,他才发现,许多做企业的人,将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他认为这种想法固然合理,但对一个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仅仅有钱,是不行的,必须要有比金钱更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一个人的生存价值,对社会的贡献。
杨海卿与她的女儿.jpg
  有一个机会,他结识了一些真正将传统文化用于锤炼人性转变的一群人,他被他们的理论和做法所吸引,他便决定加入他们,再学习一些新东西来完善自己。他认为那些人所传播的一种文化,不但真正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人性的改变,对时下人们的生活中出现的浮躁,大有裨益。当他用心去接近并加入他们后,他才真正体悟到什么是纯粹的传统文化,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什么是人的价值。
  通过学习一些新东西,他发现原来自己的思想虽然相对纯净,但要体现人生的意义,还是太拘泥于自我的成份多一些。那时候,通过做销售,他有了相应的资金积累,有了钱做什么呢?在不断地追问自己。他把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告诉了老师,老师问他,传统文化中,最普世的东西是什么?他思考良久告诉老师,善和义。老师问他你为什么一直崇尚水,上善若水,上善若水,水就是大善,善于天下。当他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时,老师的一习话,如醐灌顶般使他茅塞顿开。最终,在老师地指导下,他开始做慈善事业。
湖南最美乡医颁奖晚会.jpg
  杨海卿去了湖北恩师和潜江,老师说那里是个贫困地区,有太多的事实孤儿,还生活在贫困线上,需要社会的关怀。当他去了那里后,他才知道那些留守儿童多么需要人们的帮助。看到那些父母外出打工,或是父母去世、受法的孩子,他的眼泪汹涌而出。他当即决定,自己要领养一批孩子,帮他们度过人生最眼艰难的童年。
  19名儿童,五年时间,他除了为他们购买衣服和书包外、学习用具外,每个月给每个儿童寄去生200元活费费。五年时光,无论他在哪里,无论他有多忙,除了按时为那些孩子寄去生活费外,他一年两次坚持去看望他们。他说:“留守儿童的确需要经济上的帮助,但他们更需要精神支持”除了对固定的19名留守儿童给予帮助外,他还在陕西周至等地用同样的方法认养了许多留守儿童。单位同事、工作合作伙伴在他的带动下,也认养了留守儿童和资助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
  杨海卿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是,也许一个人想改变现实,的确太难,但从小事做起,从改变自己做起,就容易发现自身的价值所在。有朋友同学对他说:“你已经活得很潇洒了,在人生路上,年龄不大,取得的成就不小,你还在追求什么啊。”
  他对朋友说:“每个人现在拥有的一切,只能证明他过去做了什么,未来呢?没有人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那么,我们就要放下过去和现在,腾出手来拥抱未来。总把过去捧在手上,手被占着,拿什么拥抱未来。”
  这就是他对生活的追求。放下过去,奋斗现在,追求未来。
  将传播传统文化视为自己的职责
  做了记者的杨海卿,一边忙于工作,一边忙于传播传统文化。近年来,他把传播传统文化视为自己的另一份工作。在传播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他发现现在的年轻人,总是趋于利益至上。有些人,过着丰富多彩的生活,却对现实多有抱怨,缺少实干精神。特别对文化,少了自信。面对此问题,他常常在想,如此好的时代,为什么会有人有如此想法。他在演讲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做法治记者的切身体会,给人们讲法制精神和现实生活中,党中央提出以法治国所产生的变化。他用个案和事实,加之法理知识,对现实生活进行剖析和论述,盈利了人们的好评。
  近几年来,他行走在北方大地北上,一边工作一边传播传统文化。先后做演讲30多场。听众有官兵、大学生、企业员工和企业老板。他的家乡榆林市锦界经济开发区,这是一个在当地甚至在陕北非常有名的镇,有钱人云集,资本云集,他在那时讲过一次课后,企业家听了非常开心,之后,许多企业家多次请他去演讲,三年时间,他在那里义务演讲十余次,均受到人们的欢迎。河北承德有个部长首长,专门请他去给部队战士演讲。他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加上国家的发展和城乡的变化,结合传统文化的意义以及为什么要当兵做演讲主题,战士们听后非常高兴。有战士听后对他说,希望有机会多给我讲,听了你的演讲,我们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和追求。
  2019年,国庆节其间,有七十多名老红军汇集北京,老人们想知道延安根据地的发展情况。主持人让杨海卿给老人汇报,上台后,他先唱了一曲原始版《东方红》,之后又给大家了历史歌曲《东方红》的来历,他高吭的歌声,似乎将老人们带入80年前在延安的战斗岁月。之后他又给老红军介绍了延安改革开放后的变化。老红军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啊,你要多到各地去啊,把延安的变化多给全国人民讲讲,那可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啊,那里有我们的青春和热血,有我们美好的回忆呀。”
  身为记者的杨海卿,常常对人说,一个人,心中装满阳光,你的眼睛里永远都是蓝天。他正是将正能量,不断地传播给人们,人们看到他,总是一副快乐的样子。
  为了便于受众接受传统文化,他将演讲的内容归成五大类,面对不同的受众,讲不同的内容。他说人一生分几个阶段,要教育好一个人,要做到四步:“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在每次演讲中,他规劝人们要诚实,他说一个人的诚实,将决定他的事业,一个人如果没有孝心,将会一事无成。这不是他的发明创造,是老先人留给人们的遗训,同样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
  近几年,除了四处无偿给人们传播传统文化外,在采访中,他看到农村医生默默无闻的工作,放弃许多个人利益,他便与同事研究决定,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源,联合许多单位发起”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活动。”倡议提出后,得到了许多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除陕西举办两届大型活动外,还将其举动推广湖北等他,受到人们的关注视。
  在2019年陕西举办的“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颁奖晚会上,获奖者薛云平含着眼泪动情地说:“如果没有这个活动,我们只是一群无名的乡村医生,也许一辈子也不会有人知道我们,使这个活动,让我们这些默默无闻的人,走进了大众的目光,我们通过这些聚光灯的照射,知道了自己肩上的责任有多重,这些荣耀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活动的发起人。”
  杨海卿是个善于创新的人,他所倡导的所有活动,除了传播传统文化外,更多的活动是给人们以信心和信念。他说:“做为媒体人,就要超越时代,用新的思维与社会广泛接触,只有深入到百姓中,你才会发现大家想得到什么样的新闻,要了解什么样的事。”
  杨海卿还很年轻,三十多岁的他,正是大展宏图的年纪,我们祝愿他,梦想成真,用他富有朝气的活力,在这个提笔写真难的时代,为传播传统文化、为宏扬正能量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名片:
  李虎山,中国作协会员,资深媒体人,西部散文学会陕西分会主席,陕西省职工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商洛市写作学会副会长。先后出版长篇小说《鹿池川》《平安》、散文集《故乡有我一棵树》《五十年的眼睛》,中短篇小说《爱听音乐的狼》。长篇小说《平安》2019年参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同年获中国昭明文学奖,散文集《故乡有我一棵树》2017年获蒲松龄文学奖。累计发表各种文字500多万字,获各类文学创作奖50余次。

(责任编辑:齐鲁文化教育网编辑部)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主管单位:山东省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会 《教育博览》编辑部主办 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协办 山东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指导
联系电话:0531--82816922 投稿邮箱:z1z2f3@sina.com
主编微信
凡本网注明“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齐鲁文化教育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