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我们一生中都绕不开的话题,也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美好的时光。
高考,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也成为了很多人终生难忘的记忆。
为追寻共有的高考记忆,回忆年少时的梦想,追忆最朴质的师友情,进而更深层次的思考人生,激励自我,成就未来,丰富人们社会文化生活,塑造良好社会风气。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联合市中万科城举办了“忆往昔致青春‘那年,我的高考岁月’”这次征文活动,本次征文活动由济南众轩广告传媒承办这。本次征文大赛共收到二百多篇文章,文章质量普遍比较高。
出席此次活动的嘉宾:
国家一级作家、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王均镇;
山东省青春创业行动指导中心主任、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党支部书记程凯;
山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济南市作家协会第五六届副主席、都市头条济南头条主编宋俊忠;
中国金融作协山东创作中心原秘书长,山东金融文学主编林毅;
中国消费者报山东记者站站长尹训银;
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吴永强;
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秘书长李庆辉;
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张振峰;
稼轩文学院执行院长赵怀宝。
本次活动由齐鲁文化教育网主编、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张振峰主持。
据悉,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成立于1996年,是由全省青年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组成的社会组织,主要开展文学创作研究、作品评选、编辑出版文学作品等。涉及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影视文学、文学评论、网络文学等多个领域,并设有专业委员会。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以文艺引领青少年,省青年作家协会积极探索,勇于实践。2021年3月,我们启动了首届“山东省青少年泰山文学奖”征文活动,入选了中宣部全国100家青少年期刊讲党史宣传活动项目,2021年6月在山东电视台演播大厅举办了“青少年文学艺术大讲堂”,山东新闻联播予以播报;2021年-2022年,为庆祝建团百年,我们拍摄了红色院线电影《战歌行》和创作了小说《六月的风》,主要反映“胶东抗日孩子剧团”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用他们所独有的艺术魅力,感染和激励广大军民奋起抗日的斗志和勇气。
举办“忆往昔致青春‘那年,我的高考岁月’”主题征文颁奖典礼,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新兴文艺青年和文学爱好者,凝聚在青年作协周围。
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本次征文照顾到各个年龄段,获奖作者中既有刚上大学的00后,又有刚步入社会的90后,还有社会中坚力量70后、80后,以及阅历丰富的60后。构建青年文艺人才梯队,为山东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积蓄力量,一直是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的使命。
随后,青年作家赵怀宝给大家作《诗意泉城:济南自古名士多》主题讲座,他是稼轩文学院执行院长、济南市青联委员、济南大学的双创导师、书香历城全民阅读推广大使,他的代表作品有:《成吉思汗传》、《品水浒》、《秦琼传奇》、《诗词之都:济南自古是诗城》。
对一座城市而言,那些留存的诸多历史名人遗迹和传说,是极其珍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一座城市的历史名人资源,与其它文化记忆一起,共同构成城市的气质和灵魂。赵怀宝用通俗易懂、生动鲜活的语言为我们解读了这座城市,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在全国年轻诗人中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吴永强也为大家做了《诗歌与故土》的精彩分享,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吴永强,笔名老四,80后的诗人,中国作协会员,张炜工作室学员。
随后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秘书长李庆辉宣读了获奖名单。
获得一等奖的是:张洁的《忆高考》。
获得二等奖的是:王宝超的《走啊少年去看看青春里的风》,孙国颖的《致青春》,冯衍华的《那年,父亲陪我走过》。
获得三等奖的是:高杰的《那年,我的高考岁月》,祁云奎的《回望高考》,李勤锋的《我的第一次高考》,杨晨的《高考岁月,时光安然》,信义庄的《回味高考》,石家畅的《奋斗青春无悔》,李居正的《青春奋斗,拼搏无悔》。
获得优秀奖的有:苏赵颖的《时光之舟——我的高考岁月》,赵炜的《高考,一场不可言说的梦》,林敬龙的《青春,不可辜负》,王庆斌的《想起那年高考时》,刘凯的《高考往事:母校情,永难忘》,孙瑞雅的《那一抹青春的绿色》,许久香的《高考时十八岁》,张凯的《误行杂记》,王秀的《十八岁的夏天》,孙永瑞的《青春骄阳下,追逐梦想的高考岁月》,小桥流水的《尘封的学费》,高伟城的《我的高考记忆》,陶玉山的《那年高考的经历让我享用一生》,李敏的《高考如歌(外一首)》,井湛的《忆高考,致青春》,李辉的《武陵春·高考》,秦鹏程的《高考路上的问道人》,陈玲的《收到高考录取通知书,我哭了》,张静河的《物理课作业题》,王兆燕的《记忆中的回忆》,秦义玲的《那年,我的高考岁月》,李积廷的《悠悠岁月忆高考》,张丽语的《高考二重奏》,部景广的《忆往昔我的高考》,谷雨的《那年,我的高考岁月》,朱永康的《在烈酒和微风中想到关于高考的几件小事》,曹雪雁的《重温高考前的窘》。
最后,获奖本次征文大赛一等奖的张洁女士以及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的王宝超、李勤锋、谷雨老师分享了获奖感言。
(责任编辑:齐鲁文化教育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