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齐鲁文化教育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文化新闻 教育新闻
领导访谈 执教心得
校园活动 名师在线
法制教育 高校新闻
中学新闻 政策解读
法治生活 交通执法
安全生产 食品安全 生态环保
健康卫生 招商引资 金融财经
诗歌散文 旅游天下 科技之窗
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
课堂内外 书画艺术
报料投稿 查询系统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文化新闻 >

第15届环境与发展论坛在山东烟台召开 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时间: 2023-11-17 10:19 作者:鲁峰 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 点击:

   齐鲁文化教育网讯(记者 鲁峰)11月13日—15日,由中华环保联合会、民革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环境与发展论坛(以下简称“论坛”)暨2023中国国际生态环境技术与装备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在山东省烟台市举行。本届论坛和博览会以“创新驱动 绿色低碳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共有来自生态环保领域的院士、专家,政府有关部门、外国驻华大使馆使节,生态环保相关企业代表等约1200人参会。

   本届论坛由中华环保联合会、民革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共同主办。“环境与发展论坛”由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5年创办,已成功举办了十四届,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协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论坛设置了开幕式、服务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院士论坛、主题报告、高峰对话等环节,同期还举办“一带一路”经济与环境合作论坛,环保政策、环境风险、环保督察专家咨询会,2023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与资源化利用峰会、石油化工绿色发展论坛、大气污染溯源与自然灾害预警预报研究论坛等多场分论坛。
   在开幕式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以视频形式致辞。刚果(金)驻华大使巴卢穆埃内、加蓬驻华大使波德莱尔·恩东·埃拉、马拉维驻华大使艾伦·钦泰扎,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孙继业、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席孙晓华等致辞。

孙晓华致辞孙晓华致辞

   在服务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院士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江桂斌作题为“碳中和与新污染物治理”主旨报告。他说,开展新污染物监测并加强治理,对于可持续发展、改善人们生产生活质量意义重大。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焦念志说,对于气候变化来说,海洋是非常关键的调节器。海洋负排放(ONCE)国际大科学计划支撑碳中和国家需求和践行气候变化国际共识,实现理论重大创新和技术重大突破,它主要包括创新性研究、平台建设、现场示范、国际交流与合作、科学教育普及等五方面内容。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以视频形式结合本次论坛主题分享了相关报告。

 
   据介绍,本届论坛设置了开幕式、服务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院士论坛、主题报告、高峰对话等环节,同期还将举办“一带一路”经济与环境合作论坛,环保政策、环境风险、环保督察专家咨询会,2023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与资源化利用峰会,石油化工绿色发展论坛,大气污染溯源与自然灾害预警预报研究论坛等多场分论坛。
    在当日举行的“服务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院士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江桂斌在题为“碳中和与新污染物治理”报告中表示,中国是化学品生产和使用大国,开展新污染物监测并加强治理,对于可持续发展,改善人们生产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2023年,生态环境部发布《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列入抗生素、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等14种新污染物,同时将清单落实情况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考核,压实地方责任。
    江桂斌建议,要重视化学品的管理,提升源头控制技术,包括微生物技术、超滤膜技术、生态修复技术和环境纳米技术。同时,对重点新污染物进行风险评估,提高相关技术水平,研究开发替代品。
    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二级巡视员杨尚宝在主题报告中,围绕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五方面工作:一是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二是实施全面资源节约战略;三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四是保持生态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五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据悉,“环境与发展论坛”是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办的品牌活动,已成功举办了十四届,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协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届论坛同期举办的博览会,共吸引了104家参展商参展,展出面积20000平方米,主要展示了我国生态环境创新科技与装备成果。

(责任编辑:齐鲁文化教育网编辑部)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教育博览》编辑部主办 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协办 山东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指导 民进山东省委新闻传媒支部指导
联系电话:0531--82816922 投稿邮箱:z1z2f3@sina.com
凡本网注明“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齐鲁文化教育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