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齐鲁文化教育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文化新闻 教育新闻
领导访谈 执教心得
校园活动 名师在线
法制教育 高校新闻
中学新闻 政策解读
法治文化 交通文化
安全生产 美食文化 生态文化
健康教育 招商文化 金融文化
诗歌散文 旅游天下 科技文化
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
课堂内外 书画艺术
报料投稿 查询系统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文化新闻 >

弘扬抗战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时间: 2023-12-05 16:50 作者:齐鲁文化教育网编辑部 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 点击:
弘扬抗战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八路军一一五师在鲁南的光辉历程 


   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该省背靠中原,面临着渤海和黄海,南接江淮,北迫平津,津浦铁路纵贯南北,拥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然而,在1937年12月,拥有10万大军的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为了保存实力却在日军进攻面前逃之夭夭,使得山东轻易落入日军之手。1938年徐州会战以后,日军主力向南推进,在山东的兵力比较薄弱,日军只占据了主要城市和交通线,广大农村成为真空地带,日、伪、顽、匪,各霸一方,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无不盼望八路军入鲁,为更好地领导地方人民武装共同抗战,中共中央派一一五师前往山东。

一、一一五师驰骋鲁南

   早在1938年4月,时任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去延安汇报工作时,曾要求党中央派一个团到山东去指导抗战工作。

   1938年11月25日,毛泽东、王稼祥、滕代远致电彭德怀指出:“陈(光)、罗(荣桓)率师部及陈旅主力(两主力团)全部去山东、淮北为宜。”1939年3月1日,第一 一五师师部和第六八六团在陈光、罗荣桓率领下,以东进支队的名义进入鲁西。

    中共中央军委与第十八集团军总部指示山东部队:鲁南在日军“扫荡”后,局面混乱,国民党军损失很大,我应趁此机会将第一一五师师部、第六八六团和肖华纵队一部开赴鲁南,以巩固鲁南根据地,并派得力的党政机关干部任专员、县长、区长,建立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根据这一指示,第一一五师主力陆续向鲁南挺进。1939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先头部队挺进鲁南抱犊崮山区,而这时,鲁南抱犊崮山区周围,除我苏鲁支队以大炉为中心建立的小块根据地外,大部分区域为地主武装及惯匪刘桂堂的势力范围,随后又有东北军一个师占据,于是便形成了鲁南复杂混乱的局面。

   陈光代师长、罗荣桓政委根据鲁南的这一实际情况提出了十分具有远见性的战略构想:以抱犊崮为中心,向北、向西北发展,连接大块山区,打通与沂蒙山区的联系;向南、向东南方向发展,连接大块平原,打通与华中区新四军的联系。对当地的武装及国民党部队,则努力争取与他们一道抗日,对少数敌视共产党、八路军的封建割据武装及顽固派军队,则坚决予以消灭。在大力发动群众,创建基层党组织和民主政权的同时,适时整编地方武装。

   为了巩固抱犊崮中心根据地,一一五师决定消灭孔庄的杜若堂。孔庄位于一一五师师部驻地南十余里,当地地主武装头子杜若堂掌握着装备有精良武器的武装,一一五师挺进抱犊崮山区后,曾经派人劝说他进行抗日活动,但他不仅不听劝,反而从枣庄引来日军袭击八路军。于是,一一五师便发动了攻打孔庄的战斗,经过激战,最终成功攻克孔庄,孔庄战斗的胜利使得周围的反动地主受到了不小的震动,原来对八路军采取敌视态度的地主这时有的转向了中立,有的则积极向八路军进行靠拢,八路军在鲁南的影响力迅速扩大。

   为了打通与华中区的联系,一一五师派参谋处长王秉璋率部队开辟了郯马平原。

   为了打通与鲁中的联系,一一五师集中兵力攻克了中途最大的障碍——白彦镇。白彦,位于抱犊崮与天宝山区的中间地段,是南北交通枢纽,同时也是鲁南通往沂蒙山区的必经之地。该地盘踞着汉奸地主武装孙鹤龄部,其儿子孙益庚则是白彦的乡长,日军还在白彦设立了一个据点。一一五师曾派人劝说孙鹤龄父子一道抗日,但孙氏父子不仅拒绝,竟然还同日伪进行勾结,强迫周围几十个村庄组织起反动民团,断绝八路军和革命群众的交通。于是,一一五师就决定一定要拔掉这颗钉子。经过反复争夺,最终摧毁了白彦及周围各个据点,解放了白彦地区,从而打通了鲁南与鲁中区的联系。

    八路军主力经过一系列与日伪土顽的斗争,终于在山东建立起巩固的鲁南抗日根据地。

    一一五师进驻抱犊崮山区后,从部队抽调了一百多名干部组成八路军民运工作团,分赴农村,深入群众,开辟工作,动员广大民众共同抗战。各级成立了统一战线的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建立了自卫团、农抗会、青救会、儿童团等抗日救国的群众组织团体。罗荣桓政委、陈光代师长在抱犊崮山区战斗生活了一年多的时间,面对日伪频繁“扫荡”以及物资供应匮乏的极端困难局面,八路军广大干部战士和根据地人民同甘共苦,结下了深厚友谊。

   1940年6月,抱犊崮山区成立了以邝任农任政委、张光中任司令员的鲁南军区司令部;9月成立了罗荣桓任书记,赵镈任副书记的鲁南军政委员会,成为领导鲁南地区抗战的最高领导机构。在战斗中,这支部队展现出了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为巩固山东抗日根据地,赶走日本法西斯,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挑衅做出了巨大贡献。

   积极而有效地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实现抗战胜利的一大法宝。罗荣桓政委住在大炉,党东北军一一二师师部驻地仅距其住地6公里之遥。东北军因为参加西安事变,曾被蒋介石嫡系势力所排斥。为团结友军抗日,防止摩擦,罗荣桓和东北军一一二师长霍守义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在一一二师我党设有谷牧为书记的秘密工作委员会,罗荣桓直接领导工委工作。工委书记谷牧经常秘密到大炉向罗荣桓汇报一一二师的统战情况。该师六六七团由共产党员万毅任团长,每个连队都有地下党员,抗日气氛十分浓厚。为联合社会各阶层进步力量,一一五师团结大炉万春圃,争取滕县孔昭同等地方士绅与共产党、八路军联合抗日;同时扫清了抱犊崮周围破坏抗日的反动土顽势力,巩固发展了以抱犊崮山区为中心的鲁南抗日根据地。

   1940年9月中旬, 一一五师在桃峪召开了高级干部会议。罗荣桓提出“插(插到敌人间隙地区)、争(争取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挤(挤掉顽固势力)、打(打击日伪军)、统(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反‘扫荡’,反磨擦)”的六字方针,同时在部队中普遍开展了建设铁的模范党军的活动。一一五师主力为巩固鲁南抗日根据地,在地方各级党组织和地方抗日武装配合下,运用这一方针,扩大了根据地面积,相继建立了鲁南行署、各县选举产生了抗日民主政府,边联地区设立办事处,成立了区、乡公所等基层政权组织。到1940年底,鲁南根据地总面积达11000余平方公里,并与华中、湖西、鲁中、鲁东南等抗日根据地建立了联系通道。

   1940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撤离鲁南转移到鲁中沂蒙山区。第一一五师撤离鲁南后,鲁南抗日根据地对敌斗争逐渐陷入了困境。1941至1942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也是鲁南抗日根据地最为艰难的时期。为了彻底摧毁抗日根据地,从1941年3月起,日军先后推行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并对鲁南抗日根据地实行频繁而残酷的“扫荡”、“蚕食”和分割、封锁。而鲁南地区的国民党顽固派则在“皖南事变”后疯狂地制造摩擦,1941年连续制造三次流血事件,即“四·二五”、“七·二五”、“十·二七”(银厂惨案)三大事变。在日伪军和顽军的夹击下,鲁南抗日根据地被分割成数块互不相连的根据地,根据地人口降至12万余人,村庄仅剩400多个。另外,连续三年的旱灾、蝗灾使得鲁南抗日军民遭受到空前严重的困难。鲁南抗战进入最艰苦的时期。

   在严峻的形势下,鲁南军民并没有放弃,开展了一系列英勇顽强的斗争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粉碎日伪军频繁而残酷的“扫荡”;二是充分运用“翻边战术”,开展反“蚕食”斗争;三是通过建立秘密交通线、摧毁敌人封锁线、开展群众性的反封锁斗争,四是坚持团结抗战,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摩擦;五是实行精兵简政和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六是搞好军民生产,保障后勤供应;七是进行货币斗争,加强财政经济建设。

   1942年刘少奇视察山东后,对山东抗战四年的工作做了详细总结,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找出了山东工作存在的不足,鲁南根据地军民认真贯彻执行刘少奇的指示精神,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增加工资运动,推动了根据地工作的开展,扭转了根据地被动的局面。鲁南根据地进入恢复发展阶段。
1943年下半年成功反击国民党第九十二军入鲁之战胜利之后,改变了整个山东敌伪顽我力量的对比。1943年11月柱子山战斗成功剿灭顽匪刘桂堂部后,鲁南抗日根据地基本上已经没有了成规模的敌伪顽势力。至此,鲁南腹部基本全部解放,鲁南抗日根据地中心区的形势得到根本好转,根据地进入大发展阶段。   

   从1944年起,鲁南敌、顽、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八路军由弱变强,转入对敌攻势阶段。在这一年中,鲁南区党委和鲁南军区先后发起了春季、夏季和秋季攻势作战。1945年又连续发起春、夏季攻势作战,使鲁南根据地的面积扩大一倍多。8月,在对日全面反攻开始后,鲁南主力部队编入山东解放军第八师。


   以抱犊崮为中心的鲁南抗日根据地创建产生的影响

   (一)鲁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为鲁南抗日武装提供了坚强而可靠的后方

   在一一五师挺进鲁南之前,该地区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根据地,仅有几片游击区而已。因为根据地要有抗日民主政权作支撑,而一一五师到达鲁南之前,这一带尚未建立民主政权。一一五师来鲁南后,一面团结进步力量,打击顽固势力,一面派工作队与当地党组织一起,放手发动群众,创建抗日民主政权,很快就建立和扩大了以抱犊崮山区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鲁南的地方武装也从此就有了一一五师这个强大的后盾和鲁南抗日根据地这块可靠的后方。尽管这块根据地时大时小,但是鲁南地方武装在游击区和敌占区实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被一一五师(后来是鲁南军区)调到山区进行“修整”。这种“修整”,不是简单地撤到根据地藏起来被动的休息,而是一种积极的整顿。

   在根据地,一方面要接受政治教育,一方面要接受军事教育,等部队的军事和政治素质都有较大提高时,军区领导再派出老八路的部队护送游击队“出山”,帮助游击队再游击区打开局面。

   当然,游击队在根据地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军区领导还让游击队员们向根据地的军民介绍游击队在游击区和敌占区打鬼子的经验,从而形成了相互学习的良好局面。

   鲁南铁道大队也曾三次进山修整,第一次是1940年8月,由于铁道队频频出击,导致日军纠集大批兵力清缴铁道队,刚刚组建起来的鲁南军区在得知铁道队处境困难后,就马上命令他们到山区根据地进行整训。在此之前,由于铁道队一直活动在敌占区,队员们都是穿便衣分散活动,没有接受过八路军的正规训练。这次到山里后,铁道队的队员们亲眼目睹了山区老八路的艰苦奋斗的作风,高昂的斗争意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使全体队员深受感动和鼓舞。


   鲁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为整个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鲁南是华东进入山东通往京津和华北的门户,是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的枢纽,是苏鲁豫皖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一一五师占据鲁南后,向北发展,开辟天宝山区,与山东纵队活动区域的沂蒙山区连成一片;向南发展,直逼陇海铁路,可支持苏鲁边区和华中的抗战,成为苏鲁游击战争的依托;向东密切了与滨海的联系;向西巩固了湖西、鲁西、泰西根据地。这就为整个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鲁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由苏北、鲁南、鲁西通往延安的交通线,护送了包括刘少奇、陈毅同志在内的一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为沟通延安与各抗日根据地的联系,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在军事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一些新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游击战争的军事思想

   罗荣桓在桃峪会议上,总结的对敌斗争的“插、争、挤、打、统、反”的六字方针和经验,既包含了军事打击的手段,也体现了政治斗争的策略。特别是结合反“扫荡”的实践,罗荣桓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人民战争和游击战争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入分析研究了鲁南抗日游击战争的特点和规律之后,创造性地提出了“敌打到我这里来,我打到敌那里去”的“翻边战术”。论述了分散性游击战争的一系列政治、军事理论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游击战争的军事思想。上述六字方针经验和“翻边战术”,对于提高军队素质和战斗力,彻底扭转山东抗战的被动局面,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四)壮大和发展了革命的队伍

    在抗战中,鲁南地区军民共作战3000余次,歼灭日伪军4万余人,歼灭顽军2万余人。鲁南八路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抗日战争结束时已发展到2万余人,共产党员从抗战初期的400余人发展到2万余人,并且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党政军领导干部,团结在党周围的各种抗日人民群众团体会员达50余万人。到抗日战争结束时,鲁南抗日根据地已拥有250万人口,1.3万平方公里土地。

   鲁南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为本地区的民族解放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牺牲。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鲁南地区的抗日武装和人民群众伤亡总数达20余万人,其中鲁南中心县委书记何一萍、鲁南区党委书记赵镈、峄县大队支队长刘炳才、运河支队支队长孙伯龙、鲁南铁道大队大队长洪振海、政治委员张鸿仪等一大批优秀党政军负责人献出了宝贵生命。
 
   三、发扬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一)继承和发扬一一五师和鲁南军民忠诚实践党和军队根本宗旨的崇高品德,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一五师是一支从井岗山走出来的具有光荣传统的老部队,挺进抱犊崮山区后,广大指战员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自觉维护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疾苦,做好群众工作,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支援,这是以抱犊崮山区为中心的鲁南抗日根据地得以创建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发展了,情况变化了,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和军队的这一根本宗旨永远不能变。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一一五师广大指战员忠诚实践党和军队根本宗旨的崇高思想,始终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

   (二)继承和发扬一一五师和鲁南军民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正是由于一一五师和鲁南军民一切听从党的指挥和安排,识大体,顾大局,一切为了抗战,一切服从抗战,从而确保了党制定的政治路线,军事战略和其他各项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团结凝聚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克服重重困难,战胜顽敌,由弱到强,逐步发展,建立起我们党领导下的独立坚持斗争的阵地。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三)继承和发扬一一五师和鲁南军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人们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在生死面前,选择生存下去是最本质的反应。当时,逃到日本人去不了的地方苟活,不失为聪明的选折。可是,人又是有意识的社会动物,除了具有保护自身的本能,还有为实现崇高理想而选折牺牲的觉悟,于是有了为他人、为民族、为国家而舍生取义的壮举。

   84年前,一一五师广大指战员,挥师挺进鲁南,创建抗日根据地,坚持的是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的思想操守,胸怀的是誓死不当亡国奴,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和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开辟出了鲁南这块我们党领导下的独立坚持斗争的根据地。

   今天,我们应该以感恩之心作这样的思考:为了崇高的事业而牺牲是神圣的,收获用前人的牺牲换来胜利成果的人,不仅应该记住历史文本中的概念,还应该记住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和我们一样有着自己的家庭,但是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折奔赴枪林弹雨之中,不为了别的,只为了国家能够独立富强、子孙后代能够过上好日子。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为我们换来了今天难得的和平发展环境,我们在心怀感恩的同时,更要接过革命前辈们的接力棒,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下去!  (张强 邵凡纯 李俊洁/供稿)

【 作者简介: 张强(1984年2月出生),男,汉族,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人,硕士研究生,山东能源集团公司党校枣庄校区讲师,党史党建研究方向,邮编277000  邵凡纯(1998年7月出生),女,汉族,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人,本科,山东能源集团公司党校枣庄校区助理讲师,党史研究方向,邮编277000  李俊洁(1998年12月出生),女,汉族,山东省邹城市人,本科,山东能源集团公司党校枣庄校区教师(职称暂无),党的建设研究方向,邮编277000 】
 


(责任编辑:齐鲁文化教育网编辑部)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主管单位:山东省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会 《教育博览》编辑部主办 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协办 山东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指导
联系电话:0531--82816922 投稿邮箱:z1z2f3@sina.com
主编微信
凡本网注明“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齐鲁文化教育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