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绪元 笔名梁枫。
1976年毕业于聊城地区师范美术班;
1980年毕业于山东轻工美术学校;
1988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
1993年入馔《齐鲁书画家大辞典》;
2012年7月结业于北京凤凰岭美术馆中国画创作班;
2013年3月参加龙瑞三年制山水课题研究班;
2016年5月荣宝斋画院名家工作室。
近年来分别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中国军事博物馆、荣宝斋、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河北、河南、陕西、荣宝斋画院等地大型展馆参加联展。出版《书画名家—梁绪元》山水画集和多册联展画集。
现为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艺委会委员(文化部主管)、中国美术创作中心山水画国展班导师、龙瑞山水画工作室画家、荣宝斋画院名家工作室画家、中国.泰山书画院院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画院首席院士。
作品欣赏
(中美协入选获奖作品)
干裂秋风,润含春雨
梁枫的焦墨山水
陶古 / 文
笔墨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主要特征,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笔墨通常包括“勾、勒、皴、擦、点、染”等技法,是中国画的核心。中国画讲求以线造型、骨法用笔,线条是中国画的生命线。黄宾虹先生总结了中国画的“五笔七墨”,即“平、圆、留、重、变”和“浓、淡、破、积、泼、焦、宿”,为开创中国画笔墨境界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在中国画诸多技法中,焦墨法独立运用于中国山水画创作由来已久,也是高难度的表现技法,是笔法精纯极致的表达。所以,中国画界目前运用焦墨法绘画的画家并不多,能够运用得好的画家更是凤毛麟角。
梁枫先生就是在这个领域默默耕耘且不断取得成绩的一位山水画家。说起焦墨,自然会让人想起“干裂秋风, 润含春雨”这句话,这也是梁枫这些年画焦墨山水所要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
焦墨也可称之为枯笔、渴笔、竭墨。王颂余《中国画技法述要· 墨法》:用干笔蘸浓墨,传统叫‘焦墨’,焦墨可以说是最干的浓墨。所谓焦墨技法就是以饱和的浓墨,完全以渴笔作画,用单一的浓墨实现画面的虚实、浓淡、干湿的层次变化。以皴法替代渲染,笔锋含墨量的多少和下笔轻重缓疾,是掌握焦墨技法的要诀。
焦墨法的使用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彩陶绘画,在生宣产生以前的隋唐时期以及北宋的山水画也使用了焦墨。用纯焦墨创作的中国画,以明末清初的程邃为始,现代的黄宾虹晚期作品多有枯笔山水,画风浑厚华滋,笔墨深沉而浓黑,当为焦墨画者之楷模。潘天寿也时常以纯焦墨作画,当代的张仃、崔振宽、赖少其、初中海、王界山、朱松发等也是这方面的山水大家。
焦墨山水画是以线条为主体构成的绘画,因为使用焦墨就自然失去了墨法的渲染、晕化,所以唯有强调笔法和层次感才是焦墨技法的核心问题。纵观梁枫先生的山水画作,山石的肌理,反复的积墨,使画面具有浑厚华滋的效果,突破了有史以来焦墨画仅靠线条表现的画法,使画面呈现出水墨的气韵。无论是创作还是写生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笔力稳健、雄浑,线条含蓄、古拙,构图主次分明,层次感明显,山体气势恢弘,能够达到这种效果无疑是梁枫先生这些年不懈努力探索的结果。
著名画家龙瑞先生2014年中国军事博物馆观看梁枫的水墨山水画时说:“梁君用笔圆浑雄沉,真力弥漫,墨韵生动而五色具,颇见功力。构图奇丽跌宕,独出心机,可谓上乘之作,非常难得,若更奋勉励行,必至大成”。
时隔三年多,著名画家王界山先生评价梁枫先生的画时说:“笔墨十分老辣,功夫非凡。构图很美,画面效果让人震撼,很有冲击力。焦墨一般画不好就画死了,铁板一块。能画出了谢赫“六法”中的第一法:气韵生动,非常难得,极为不易,你做到了。”
他多次深入太行山、云蒙山、京郊十渡等地进行现场写生,焦墨笔法融入北方干枯的山石结构,干与湿、阴与阳、黑与白结合得如此协调一致,一批批这样的焦墨山水作品就这样在他的笔锋挥动下毕现毕致。《梦乡月儿圆》、《青山无古今》、《家山金秋》、《故乡情怀》、《新视角》、《京郊墨韵》《太行亘古》《十渡写生》等多件作品入选中美协全国大展并获奖,有十余幅通过中美协全国大展初评和参加“我爱丹青”等全国中国画画展。由此可鉴,是他在中国焦墨山水画深入探索研究的成果,用传统的笔墨法和构图、构成理念的融合,表现具有时代感的巨幅大作,也必将成为用焦墨画法参加全国大展,具备中美协会员资格的首例画家。
焦墨画之所以难画是因为其更讲究“用笔”。画得好线条铿锵有力,刚健华滋,弄得不好则枯燥乏味,形同柴槁。潘天寿先生认为:“用渴笔,须注意渴而能润,所谓干裂秋风,润含春雨是也。近代惟垢道人(程邃)、个山僧,能得其秘奥,三四百年来,迄无人能突过之。”
中国画历来强调“墨分五色”,焦墨也不是死墨一潭,而是更加注重阴阳虚实与黑白相间。要使画面达到“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效果,皴法就成了焦墨技法的关键所在。
如何强调山石结构及其纹理,皴法直接关系到画面的滋润感和层次感,应该说焦墨山水更注重画面的整体性和统一性。画家用长短、粗细、浓淡不一的线条将画面岩石、树木、房屋、流水等结构、纹理、阴阳向背的层次予以表现,需要画家拥有极强的线条掌控能力。于焦渴中见浑厚华滋,于古拙简朴中体现墨韵的个性,从而达到“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艺术效果,以此来抒发画家对自然、人生的感悟。
2019年6月于北京翰霖轩书画院
(责任编辑:齐鲁文化教育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