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齐鲁文化教育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文化新闻 教育新闻
领导访谈 执教心得
校园活动 名师在线
法制教育 高校新闻
中学新闻 政策解读
法治文化 交通文化
安全教育 美食文化 生态文化
健康教育 招才引智 金融文化
诗歌散文 文化旅游 科技文化
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
课堂内外 书画艺术
国防教育 查询系统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招才引智 >

中国民促会会长张维新来陕考察调研渭南谦顺核桃生态产业园

时间: 2024-06-29 10:17 作者:齐鲁文化教育网编辑部 来源:西北建设网 点击:

6月14日,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合作发展促进会会长、世界中小企业联合会轮值主席张维新、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合作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北京根莲根艺术团团长胡琇清一行,在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原副会长、陕西省公共关系协会荣誉会长权裕,中华农耕文明博物院院长、中国黄酒之都西安大口酒业董事长韩建璋等人陪同下,观看了非遗传承人李铠博士的长安古乐表演后,又风尘仆仆赶赴丝绸之路起点东门户渭南市,考察调研临渭区桥南镇天留山核桃生态产业园区,并参观了渭华起义纪念馆。张维新表示,他这次来西安出席“2024绿色丝绸之路优秀领导人年度峰会”之际,又开启了梦回汉唐穿越时空的“一带一路”精神寻根之旅和赓续传承革命红色文化之旅,感到无比自豪。
 

据悉,渭南市临渭区以“两山”理念为指导,依托“十城百域千品生态工程”,在全区范围内挖掘、培育一批生态产品品牌,挖掘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换的生态成果,以生态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生态发展路径,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特色产业+林下经济+园区+贫困户”延伸的产业链助推绿色经济持续发展,临渭区林业局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工作部署,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因地制宜,科学统筹,强化种植管护,抓好示范带动,推动核桃产业健康发展,使核桃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当前,该区基本形成了“种植农户+初加工专业合作社+精深加工龙头企业+购销专业户”完备的产业市场体系,使渭南的核桃产业成为东府大地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先行者。
 

谦顺天然生态核桃产业集团董事长张喜芹介绍:临渭区是“中国核桃之乡”,“临渭核桃”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生态核桃产业园区建有深加工基地、无尘车间两座,拥有8条线生产线,产品包括绿色食品抹茶金核桃仁、海苔金核桃仁和荣获杨凌农博会最高奖项——“后稷特别奖”的谦盛烤核桃等十余种系列产品,同时正在开发药食同源、功能型核桃食品。下一步,临渭区计划着手申报“中国生态核桃之都”生态原产地区域公用品牌,延长核桃生态产业链。
张维新会长在考察调研时,为谦顺核桃生态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他说,发掘和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要打好“特色产业牌”,传承和深挖核桃醇厚的历史文化,给企业自身赋能。要深度挖掘核桃历史文化、核桃产业及产品文化,把中国秦岭核桃几千年的文化故事讲好!同时,企业要树立特色产业标志性品牌,深度融合和厚植企业文化,提升产业附加值!打个好牌子,讲个好故事!
 

张维新会长说,民营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科技是美丽乡村的重要支撑,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参与之间的协同,重视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他们的实际生产需求。发挥农业科技企业链接农产品供给和市场需求两端的优势,农业科技企业提供农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带动周边农户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推进镇村一体化发展,形成科技、产业协同支撑乡村发展态势。 

张维新强调,要发扬企业家创新精神,善于开发高科技新型实用性新品,要立足全民大健康,整合资源项目进行战略合作,强强联合,借势借力共谋发展。另外,他建议,产品包装上要有文化内涵,要有创新,打造生态环保智慧型高科技文化产品。这些将成为临渭核桃区域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抓手”。让中国智造走向世界!
 

最后,张维新会长一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渭华起义纪念馆。张维新说,听了先辈们浴血奋战的革命故事,深刻理解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皆是吾辈之楷模,吾辈之榜样,致敬先辈!他表示,我们企业要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红色动能、点亮红色文化,为产业凝心铸魂、集聚动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企业要将红色基因融入社会实践,构建红色基因传承的育人体系,践行“政产学研用”,将产业需求变成科研导向,形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多方协同育人的创新生态链。要面向未来,我们要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责任编辑:齐鲁文化教育网编辑部)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主管单位:山东省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会 《教育博览》编辑部主办 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协办 山东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指导
联系电话:0531--82816922 投稿邮箱:z1z2f3@sina.com
主编微信
凡本网注明“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齐鲁文化教育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