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齐鲁文化教育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文化新闻 教育新闻
领导访谈 执教心得
校园活动 名师在线
法制教育 高校新闻
中学新闻 政策解读
法治生活 交通执法
安全生产 食品安全 生态环保
健康卫生 招商引资 金融财经
诗歌散文 旅游天下 科技之窗
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
课堂内外 书画艺术
报料投稿 查询系统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文化产业 >

薪火赓续,踏歌而行——电影《战歌行》观影活动举办

时间: 2024-01-08 09:38 作者:齐鲁文化教育网编辑部 来源:烟台青年 点击:
《战歌行》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让青少年在红色电影的浸润中学党史、悟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爱国情怀,1月6日上午,烟台举办红色影片《战歌行》主题观影活动,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名誉副会长俞敏,电影总策划程凯、制片人王芸、出品人张书林、编剧雷娟、执行制片人李庆辉,市委宣传部、共青团烟台市委及莱山区、海阳市有关负责同志,市直部门党员、高校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和少先队员代表约300余人参加此次观影活动。

图片

  电影《战歌行》是一部以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孩子剧团”的真实故事为原型创作的青少年红色影片。主要讲述了1937年至1942年,“胶东孩子剧团”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冲破敌人的层层封锁,战胜敌人的一次次“扫荡”,顽强且茁壮地成长,不断以歌剧、话剧、舞蹈、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演出活跃在胶东地区,唱响抗日的战歌,发出救亡的呐喊,感染和激励着广大军民勇敢战斗、抵抗外辱。电影通过展现贺团长、小百灵、小眼镜、小胖张等剧团成员的不同命运,反思战争,呼唤和平,讴歌新时代,赞美新中国,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名誉副会长俞敏在致辞中说,山东是一个红色革命的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胶东孩子剧团”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在抗日战争时期用演话剧、歌剧等形式宣传抗日精神,鼓舞人民的抗日斗志,取得了很大成绩。《战歌行》是近几十年来又一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好作品。影片鲜活真实的红色故事,更容易让青少年们入脑入心,从而帮助他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做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战歌行》制片人王芸表示,这部影片与《鸡毛信》《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等电影一脉相承,发扬了前述新中国优秀战争儿童片的优点,希望更多的青少年可以走进影院观看这部红色历史题材电影。

  《战歌行》总策划、共青团烟台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教育成败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兴衰。下一步,共青团烟台市委将联合市委宣传部等部门共同做好电影《战歌行》在我市的宣传、发行和放映工作,组织青少年、党员干部、职工群众观看影片,扩大放映面,充分发挥好影片的宣传教育效果。

  烟台第十五中学学生、《战歌行》小演员郭艾嘉在分享拍摄感悟说,我们眼前的幸福,正是无数先烈的血肉之躯换来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图片

  映后采访环节,观影的少先队员表示,我们现在所享受的和平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和爱国英雄们奋斗的结果,我们要自觉承担起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传承和弘扬爱党与爱国主义精神,以实际行动回报祖国,回报社会。

专家点评: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
 
《战歌行》以抗战时期八路军胶东孩子剧团的故事为题材,从一个特殊角度表现了少年儿童的勇敢、正义和牺牲,表达了勿忘历史、保家卫国珍爱和平、景慕英雄的主题。影片用第一人称视点带入,故事舒缓、制作精致、剪辑流畅,有一定的年代质感,体现了一种叙事长诗的呈现风格特别是通过战时孩子的视角表达对明天幸福生活的向往,构成了历史与现实跨时代的对话。故事有一定残酷性,但对青少年有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会长黄军:
《战歌行》这部电影歌颂了民族先烈、抗日英雄,我觉得它的题材、立意、主题是积极的,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历史是要一代一代往下传的,用各种方式往下传,其中电影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在当前的大背景之下,这样一部整个视听语言方面、整个影像方面都非常好的青少年红色影片的出现,恰逢其时。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主任,教授黄丹:
 
《战歌行》继承并发扬了新中国优秀儿童片的优良传统,将镜头对准抗日战争时期的孩子剧团,并借鉴当下中国电影“一城一影”的创作实践,将叙事空间选定在胶东半岛,结合当地实际讲述故事,拓展了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内容和视角。这是一部完成度高的儿童电影,填补了近年来革命历史题材儿童片创作的空白,为今后儿童片创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范本。
CCTV-6电影频道电影创作部主任,国家一级文学编辑林丽宁:
《战歌行》所讲述的这段历史其实并不遥远,先辈用鲜血染红的山河,更值得今天的人们和后世子孙珍惜。一方面有必要让孩子知道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曾经有那样的一段历史,我们的孩子也需要这样的教育;另一方面也间接告诉孩子们生活是残酷的,生活的变数是很大的,要珍惜当下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齐鲁文化教育网编辑部)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教育博览》编辑部主办 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协办 山东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指导
联系电话:0531--82816922 投稿邮箱:z1z2f3@sina.com
主编微信
凡本网注明“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齐鲁文化教育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