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齐鲁文化教育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文化新闻 教育新闻
领导访谈 执教心得
校园活动 名师在线
法制教育 高校新闻
中学新闻 政策解读
法治文化 交通文化
安全生产 美食文化 生态文化
健康教育 招商文化 金融文化
诗歌散文 旅游天下 科技文化
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
课堂内外 书画艺术
报料投稿 查询系统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法制教育 >

铁道部官员:抢票插件破坏秩序 有技术让失效(6)

时间: 2013-01-28 16:05 作者:消息 来源:网络 点击:

  记者:没有工地。

  于建华:一年之内很少有工地,也没有大规模的发展和建设之类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北京每年还是以这么快的经济速度发展,每年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每年空气质量改善3%,2%,或者一个比例大家觉得小,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做的工作远远不止这个,比如说在这个过程中,北京每年大约可能增加四五十万人口,北京每年小轿车现在摇号也要增加24万辆,至少一年二三十万辆车。

  记者:换句话说,这个阶段的污染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于建华:应该说是经历过这样一个历史过程。

  记者:这个历史过程有多长?

  于建华:这个历史过程,我们现在只能说相对于长期的过程,因为我觉得过程的节点,实现了达到国家的标准,应该说这是几十年的过程。

  记者:但是历史上有很多国家、地区,他们的经验也是摆在那儿,我们可以完全吸收他们的这种好的做法,让自己在别人走过的弯路,我们可以避免走,是不是这样?

  于建华:您说的是对的。我们并没有说一定要先污染后治理,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即使要发展,也不能再污染,我们要发展的同时使污染逐渐降下来,我们还是那句话,要减排跑赢污染的增加,只不过现在我们降幅确实没有那么大,没有观众期望的那么快。

  解说:2013年1月11日,北京市环保局首次启动重污染日应急方案。这份方案要求,在极重污染日时,有6条强制减排措施,其中包括施工工地停止土石方作业;停止建筑拆除工程;日常道路清扫保洁基础上增加清扫保洁作业2次以上;重点排污单位减少污染排放30%;在京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带头停驶公务用车30%。

  记者:在极端污染天气的时候,北京市也出台了一些这种应急之举。比如说有几个30%,其中就是在京党政机关还有企事业单位,带头停驶公务用车30%,这是强制性的还是可以选择的?

  于建华:强制性。

  记者:必须做,不做又怎么样呢?

  于建华:如果停使的公务车在期间被咱们电子眼抓到的时候会通报、处罚。

  记者:通报的后果是什么?

  于建华:对于从市政府对党政机关要求来说是行政管理体系,所以应该说从行政处罚的角度,同时,当然内部可能还会有一些后续相应处罚措施。

  记者:另外一个30%,重点排污单位要求减少污染排放30%,这是要求企业自律的,还是作为一个从外界的这种强制性的,必须这么做?

  于建华:对于重点企业,就是减少物排放30%,也是一项强制性措施。

  记者:如果不结果是什么?

  于建华:在这个过程已经要求企业制定相应预案,第二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严格实施应该会处罚。

  记者:多少?

  于建华:这个我没有具体从事过处罚,所以对于处罚标准,我不是特别清楚。但是我们这次针对这次大范围区域污染过程,北京是第一个,启动实施相应的一个方案。从这次实施,我们为了加强监督检查,我们自己的环保执法监察总队,分14个监察组,到下面进行检查,应该说这个措施执行效果还是不错的。

  解说:周末的北京,灰霾渐渐消散,晴朗的天空和温暖的阳光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而环保部门实时发布的PM2.5监测数据也显示空气质量良好。但公众也需要认识到治理大气污染是一个长久的过程。

  记者:任何前进都是有代价的,我们这代人就是这个前进步伐的代价。

  于建华:应该说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是现在我们有特定的历史阶段,边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边改善我们的空气质量,在这个过程中这个难度,应该说我们面临空气污染复合型、压缩型污染,在国外大城市是碰不到的。

  记者:我个人感觉,这是一个污染,这是一个过程,但是希望它越短越好,但是你们觉得这个过程会有多久?

  于建华:多久确实不好说,我现在只能说第一个从咱们北京的发展现状和国外的一些经验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那么如果说要以一个量级来说,至少是一个几十年的一个过程。

  片花:《飞越迷雾》歌曲+各地大雾画面+字幕

  结尾字幕:

  1月24日全国环保工作会议,环保部今年将在113个城市开展包括PM2.5在内的6项指标监测,并在2013年12月底前对外发布监测数据。全国城市分三批限期达标,并首次提出力争2030年全国所有城市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责任编辑:齐鲁文化教育网编辑部)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主管单位:山东省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会 《教育博览》编辑部主办 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协办 山东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指导
联系电话:0531--82816922 投稿邮箱:z1z2f3@sina.com
主编微信
凡本网注明“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齐鲁文化教育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