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齐鲁文化教育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文化新闻 教育新闻
领导访谈 执教心得
校园活动 名师在线
法制教育 高校新闻
中学新闻 政策解读
法治文化 交通文化
安全教育 美食文化 生态文化
健康教育 招才引智 金融文化
诗歌散文 文化旅游 科技文化
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
课堂内外 书画艺术
国防教育 查询系统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读者来信 >

沂南县马牧池乡中心小学刘兆芹:一路追光,筑梦前行

时间: 2024-08-23 20:05 作者:周中亮 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 点击:
 
本网讯:相逢的意义,在于照亮彼此。我很荣幸能够成为小数青师团队的一员。在小数青师这个大家庭,总有一种精神鼓舞着我,总有一种温暖包围着我,总有一束光指引着我。

  教师就像那闪闪的星光,没有太阳那样热烈,亦没有月亮那样高远,所以我今天分享的题目是“一路追光,筑梦前行”。

  转眼,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已有六年时光。我怀着我的教育理想走上了三尺讲台,开启了人生中一个美好的起点。我深刻地体会到教育的最大幸福是师生一起成长。师生一起努力靠近光,追随光,成为光,散发光。今天借此机会,我想用三句话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六年来的成长经历:

第一句话:感恩相遇,不负遇见

  仍然记得我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情景。那是我看到一张张稚嫩而又陌生的脸庞,当讲台下的学生用清脆而美好的声音叫我“刘老师”时,我兴奋之余又十分紧张。当时作为一名“教师小白”的我,还不能很好地调控和驾驭课堂,面对学生的问题,我可能会手足无措。平时在备课中也会遇到瓶颈,但幸运的是,我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里,每当我遇到难题,同事们不仅帮我梳理课本知识,理清课堂流程,也给我提了许多备课建议。正是由于他们的帮助,我才能在短时间内学会如何上好一堂完整的课。

  还有就是,当我在教学过程中有不足的地方时,同事们也会无微不至的帮助我,鼓励我;在备课遇到不知如何上的课题时,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会不遗余力地在一旁帮我梳理上课思路,以及怎样高效地让学生理解所讲授的知识点。在之后的课堂上,我不断改善教学方式,用趣味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六年时光,一路走来,一路芬芳,这一切都离不开校领导的关怀,离不开同事们的鼎力相助。正是这些温暖,让我从面对问题手足无措的“新手小白”到现在的从容。也正是这些关爱与温暖,激励着我不断前行,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与成长。

第二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有长流水”。长流水就是要不断持续学习。这六年来,我坚持充电学习,每周刷题、听课,以及潜心研读教材、认真参与教研磨课,让自己不断提高业务能力。魏书生老师有一段话,他说:如果讲某一篇文章的时候,生怕讲得不全,而被考试钻了空子,就面面俱到,那就太累了。数学学科哪怕是一个题型,都可以拓展开来讲出一百道习题不止。如果为了赌这些小题而多讲不少的内容,结果学生反而连重点都无暇掌握了。所以在上课前,我会认真研读教材,思考哪些是必讲的内容,哪些是讲了以后学生能够记住、理解的内容。对于深奥的知识点,我会去查资料,总结最通俗易懂的讲解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注重师生共同交流、探讨、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让数学变得有趣好玩,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爱上数学。

  孔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下课后,我会主动反思自己,今天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没有?学生对这堂课的知识点掌握了吗?哪些环节上得不够好?不足的地方之后又如何改进?这些课后的反思,让我及时发现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三句话:以情动人,俘获人心

   相信我们肯定也会遇到一些“无动于衷”的学生。即便你说破了嘴,他也不闻不问。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难道能就此放弃吗?他们之所以冷冰冰的,我想大多都是缺少温暖,缺少关怀,所以我们就要启动温室之门,触碰这些孩子心灵最柔弱的地方。

  在教学中,我坚持以自己的一颗爱心去教育学生。在我的眼里,没有差生的概念。因为学生一时成绩的好坏并不能决定他的一生,所以,对待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爱护学生,自然你也会得到学生的爱戴。只要学生喜欢这个老师,那么学生也就会自己主动积极地去学习,从而在学业上取得进步。

  每一颗种子,都曾与黄土共壤,暗自汲取能量,终得岁物丰成。作为一名资历尚浅的老师,我深感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在今后,我要继续向身边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同时我也相信自己对教育的热爱,相信自己能坚守初心,砥砺前行,以我微弱的光,去照亮他人一程路。

  教育理想长路漫漫,但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让我们以梦为马,一步一个脚印,一路前行,一路追光,力争为飞速发展的小数青师团队添上新的荣光!      (作者/
周中亮
 


(责任编辑:齐鲁文化教育网编辑部)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主管单位:山东省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会 《教育博览》编辑部主办 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协办 山东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指导
联系电话:0531--82816922 投稿邮箱:z1z2f3@sina.com
主编微信
凡本网注明“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齐鲁文化教育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