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齐鲁文化教育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文化新闻 教育新闻
领导访谈 执教心得
校园活动 名师在线
法制教育 高校新闻
中学新闻 政策解读
法治文化 交通文化
安全生产 美食文化 生态文化
健康教育 招商文化 金融文化
诗歌散文 旅游天下 科技文化
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
课堂内外 书画艺术
报料投稿 查询系统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文化名人 >

一个基层教师的青春芳华——扎根乡村二十载 无悔青春献讲台

时间: 2018-04-27 12:55 作者:鲁峰 周亮 来源:本网来稿 点击:
    “面对万紫千红的世界,只能摇摇固执的脑袋,纵使明天我不再青春,甘守清贫无怨无悔”这首诗发表于1999年的《临沂日报》副刊版。
    当这一期报纸呈现在读者的手中时,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个人,尤其是这首诗的作者。他是一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这首诗的灵魂展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炙热情怀和不悔初心。
    那年他16岁,学习优异的他参加镇上中考被高中预选,但因母亲患类风湿需常年花费治疗,他最终无奈选择了可包分配工作的费县师范就读。如今,他已在农村小学执教20年。
    他就是临沂市沂南县农村小学的一名教师周中亮。
    在他从教二十年来,不忘初心,无怨无悔,恪守最初的承诺,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芳华献给了他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
 
图为周中亮老师近照。
     恪守最初的承诺
    1999年10月23日,刚过19岁生日的他被分配到偏远的杜山联小任教3年级所有课程,也就是包班。报到时,“凌乱的桌椅,头发斑白的教师,又脏又味的学生,陈旧漏风的校舍”让他始料未及,感到一丝忧伤和郁闷。这一切与他毕业前想象的条件还要差、还要苦。
    但这一切,又因为一个学生,让他的想法彻底发生了转变。20年前,在山区小学调入一个年轻教师是一件很新鲜的事情。当时,有几个孩子趴在了窗台上看。当敞开门时,围观的几个同学只剩下一个还站在那里。但是,周老师看到他时却心理一颤。于是,就问:“你上几年级了?”这时别的小孩又凑上前来,在一边抢着说:“他是‘超薄’”(地方方言,是指智力有问题)。其他小孩也抢着说:“他妈妈也是‘超薄’”。听到这里,周老师弯下身子却说:“你们都回去吧”。接着,又和那个小孩谈了起来。问他叫什么名字?问他长大了想做什么?等等。那个学生想了想,说:“我想考大学!”。周老师一听,很高兴地说:“一定要好好学习,你很聪明,不要觉得别人说你‘超薄’,你就是‘超薄’了。你只要好好学习,一定能考上大学。”说到这里,他只是重复着用袖子擦着眼。起初,以为是害羞或者习惯动作。擦到第三下时,看到原来是在擦眼泪。此时,周老师的眼睛也湿润了。其实,看得出他很聪明。遗传基因中的智力问题几乎没有表现出来。在问其他老师后,才知道他母亲有些疾病,父亲在外打工。由于长时间没人照顾,加上年龄小导致衣着邋遢。
    这一幕,在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周老师思考了很多很多。因为这一学生的触动,让他下定决心全力去帮助这些山区的孩子。后来,不管风天雪地,每天清晨,他不惧骑自行车走20多里路的艰辛,总是第一个来到学校,早早来到教室,约定和这个同学一起吃早饭。在他的关心爱护下,这个学生变得爽朗爱说话,衣着也干净了,并且和周老师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后来在初中、高中学习也很优秀,最后考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目前,在南方一家外资企业工作。
    2000年9月,他被调到了距家有近三十里路远的灵山联小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任教四年级数学和英语,成绩全镇第一。2001年11月,任毕业年级五年级班主任,语数总分取得全镇第一,所任教的数学在全镇前十名中就有4个。 2004年,到朝阳联小任教六年级,毕业考试数学、思品在全镇第一,两学科平均分分别位居全县第5、第4……因工作需要,周老师在学校里还担任着少先队总辅导员、教研员、学籍管理员、职称、督导、信息宣传、社会助学、校园文化、特色建设、课程开发等十几项工作。     2015年,除了以上工作,还到新王联小跑教数学;2016年,担任五年级数学……为了干好工作,他白天晚上连轴转。几乎每天都是早晨7点到校,下午6点回家,晚上工作到深夜12点。当领导老师对他大加赞赏时,他却总说仅是恪守着最初的承诺,在履行着一个普通教师的职责!
 
    白黑儿的都在学校,整天忙的打转转儿”
   周老师生活在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奶奶98岁高龄,因患青光眼生活无法自理;母亲74岁,因患脑梗、类风湿生活不能自理;叔叔54岁,因肺癌生活需要照顾;74岁的父亲照顾着两个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和两个上小学的外孙。妻子下岗在家开小卖店补贴家用,照看着上五年级的儿子和一岁多的女儿。
   就在这样急需要照顾的家庭里,而他仅仅做到的是给母亲按时拿药,生活起居的照顾却远远没有做到。自从今年春节以后,他母亲身体一天比一天差起来。就在前些天,他的母亲住院了。检查和办理住院的时候,母亲对他说:“你老是推我到一个箱子里干什么?”母亲所说的这个箱子就是电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到了病情这么严重的时候,母亲的这句话,犹如刀割,刺痛着他的那颗心。只顾着没白没黑的工作,也没有给母亲去检查,更没有陪母亲做过一次电梯。陪护的夜晚是无眠的夜晚。他写下了这样的诗行:我的母亲/第一次住在县城/不是住在我家里/我的母亲/第一次上高楼/不是上我家里/我的母亲/第一次坐电梯/不是去我家里/我的母亲/第一次陪伴/还不是我一个人…… 当他写下这几句的时候,已泪流满面。
    在陪护短短3天以后,因工作又回到了学校。直到出院那天,周老师还在独树小学做评委,是他外甥给办的出院,接回了家。出院后,每天晚上他母亲还是需要更换尿布和7-8次翻身。于是他提出来要回老家和母亲一屋居住,照顾起居。可是,父亲坚决拒绝了。父亲的理由是“每天晚上起7-8次,第二天还怎么上课?”听到这句话,心里犹如刀割,欲泪又止。他知道他对不起家人……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用他母亲的话说“白黑儿的都在学校,整天忙的打转转儿。”用他媳妇的话说“天天忙的不顾家,儿子饿的吃不上饭”。
由于周老师在学校的工作细化起来有16项之多,他每天的工作日志上都有忙不完的1234567……,逐一划对号消号。他的工作QQ群有十几个,很多时候教育局有多个群同时下发通知。常常是快放学了,还有多项工作没有做完,几乎每天上午下午放学都会拖延40分钟才回家。同事都说:“快回家做饭吧,要不孩子又吃不上饭了!”正是如此,每天上午和下午他的孩子都是在啃干馒头。回家每当看到这一幕,他心里有说出不出来的痛。孩子也因没有妈妈的悉心照顾,小的时候经常生病,几乎是每月在发工资时发热感冒住院治疗。期间,儿子自1岁多一些的时候,晚上睡觉都是和周老师在一起。由于孩子想妈妈,经常是做梦哭着找妈妈。为了不耽误工作,他都是周五下午放学后带着1岁多的儿子坐客车到临沂,这样的生活一直延续了8年,这其中苦,只有他和家人知道……直到2016年3月,周老师的妻子辞掉了临沂的工作,结束了两地分居的生活,终于让孩子有了“妈”。让孩子不再是留守儿童了。他的儿子高兴地说“我不再是留守儿童了,我也有妈妈了”。
 
            
“做人一定得行好行善!”
    “做人一定得行好行善!”这是母亲自他小时候就经常教育他的一句话。2012年,他被学校任命为少先队总辅导员,这让他接触到了全镇的一些贫困、留守儿童。每当与他们交流,他的内心就会感到震撼、感到心酸。他心中知道这些孩子和自己孩子一样缺少关爱。于是,他毅然加入到牵手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中,他深知这是一个实现“行善”梦想的舞台。
    2014年腊月二十八和二十九,他自己一个人挨家挨户走访了全镇的21户贫困留守儿童家庭,采集了新年心愿。其中有一个叫郭翔的孩子,他的新年心愿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别的孩子只是在心愿上填上书包文具之类的。他却很有主见地说:“我的新年心愿就是有一个变形金刚!”他妈妈在一边却说:“不能要变形金刚,得要需用的文具。”争执之下,最终还是尊重了孩子的心愿。之后,当私下问及他为什么特别想要变形金刚时,才明白他的家庭条件不是一般的差。孩子多,又收养了一个人家遗弃的孩子,平时根本不可能给买玩具。知道这种情况后,大年初一周老师就把孩子新年的礼物送去了,孩子高兴地跳起来。当时就拿着变形金刚和小伙伴去玩了。相信,在志愿者路上,他将更加坚定行善的脚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去实现他“善行一生”的梦想!
“事实胜于雄辩”,他以实践证明了“天道酬勤”。 县十佳教学创新奖,县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县最美教师,县教科研专家团队成员、团代表、市基综改中心组成员、市教学能手、市教学新秀、市教学质量奖获得者、市书协会员、省研修小学数学市级专家、省研修优秀指导教师、中国教育报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省创新教育研究院学术秘书、教育博览特邀编辑、省青作协会员、省硬笔书协会员……2015年,他被沂南教育通讯专题介绍,中国教育学会官方网站、微信平台作为优秀会员风采展示,评为“风采之星”(全国共22名教师会员获此殊荣)。分管的10项工作均受到县教育局的表彰,主持参与省市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教学随笔几十万字,参著多部,发表新闻稿近千件,指导学生发表习作40余篇、获奖30余次,发表诗歌、散文等百余首(篇),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他就是这样一个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永不停歇的人,一个有着执着追求肯钻研的人,一个可亲可敬的农村小学复合型教师……

(责任编辑:齐鲁文化教育网编辑部)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主管单位:山东省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会 《教育博览》编辑部主办 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协办 山东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指导
联系电话:0531--82816922 投稿邮箱:z1z2f3@sina.com
主编微信
凡本网注明“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齐鲁文化教育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