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齐鲁文化教育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文化新闻 教育新闻
领导访谈 执教心得
校园活动 名师在线
法制教育 高校新闻
中学新闻 政策解读
法治文化 交通文化
安全生产 美食文化 生态文化
健康教育 招商文化 金融文化
诗歌散文 旅游天下 科技文化
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
课堂内外 书画艺术
报料投稿 查询系统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诗歌散文 >

刮大风 搂豆叶

时间: 2021-04-07 09:35 作者:山东省淄博市 仇绪芳 来源:《齐都文学》 点击:

   小时候,下了大雪不能出去玩,就坐在炕上围床被子,听奶奶和母亲拉呱。娘坐在炕里边的窗户下做针线,奶奶在炉子跟前,边烤火边唱:“刮大风,搂豆叶,一搂搂出个花大姐。‘搬个礅儿,你歇歇,伸过小脚儿来我捏捏。’‘荞麦皮,打糨子,看看你那死样子。’‘大姐大姐你十几?’‘管俺十几不十几,麦子开花俺生日。’”
   我就紧着问:“在哪里搂出了花大姐?她干么钻到豆叶里?”娘就讲起了故事:有一个年轻人,姓王,逃荒来到新城县,没爹没娘,家里很穷,就给一个财主家扛觅汉(做长工)。那时候,当觅汉的都常年吃住在财主家,忙完地里忙家里,一年对头没有一天闲着。早打水、晚垫栏(栏:猪牛等牲畜圈),就是下雨下雪也要编筐编篓修家具。
   有一年秋后,刮了一夜大风,早上起来冻得直打牙巴骨子。天刚放亮王觅汉就起来了,扫完院子担完水,就提上竹耙子,背着篓子出坡搂豆叶。一夜的大风,把地里刮得光溜溜的,他知道,只有洼地和背风的堰子下头才有豆叶。他来到一片洼地里,漫洼里这儿一小堆那儿一小堆,他搂起来摁到篓子里。突然他看到前面堰根下有几个秫秸,挡住了好大一堆豆叶。他连忙过去,歪倒篓子,用耙子往里划拉。一搂搂出了一个人,他吓了一大跳,那人两手抱着腿,头趴在膝盖上,一头长头发,一看,原来是个大闺女,冻得直颤颤。
   “你是谁?怎么在这里?”那闺女抬起头,两眼泪汪汪的。
   “说话呀,你怎么了?”那闺女看到眼前是个老实忠厚的庄稼人,就哭着说自己是从很远的地方被大风刮来的,自己钻到豆叶里避寒。也不知道这里是哪府哪县。王觅汉看到这大姐太可怜,就把她领回了财主家。
   回到家,王觅汉向主人说了这姑娘的遭遇,请求救救她,给她顿饭吃。主人让她吃了早饭,了解了她的身世,并劝她先在这里住下来。这闺女无依无靠,真也没处去呀,就答应在这里住下了,给这人家当了丫头子。
   这闺女很勤快,人长得俊,心灵手巧,家里坡里的活,都能拿得起放得下。不管是秋场麦收,洗衣做饭,还是针黹花红,样样都会,做啥都拾掇得干净利索。更蹊跷的是,这闺女还识字。王觅汉对这姑娘像对小妹妹,体贴关心;姑娘也把他当亲哥哥一样,有事总是找王觅汉商量。这家主人看到他们两人年岁相当,相亲相爱,很般配,就撮合他们成了亲。结婚时,人们在新房门上贴了大红的对联,上面写着:“天作之合”。
   娘说:“你知道这是谁家吗?你姥爷说,是新城王尚书家的老人的事。”我怎么会知道这事啊?就问新城在哪里。
   “不远,你从金山顶上往西北看,有六七十里路。人家说金山脉,发远不发近,就是指发了新城王家。王觅汉行好救人,积了阴德,他那重孙子就当了大官。王家出了好几十个当官的。”
   “人打小就要学好啊。”奶奶嘱咐我:“好好念书,跟着好人学。心好,人才好,有出息。”
   这事后来也听我姥爷说过,说是真有其事。
   后来,我看到《人文淄博·探寻明清之际的名门望族》载有:“元末,新城王氏始祖王贵为避白马军之乱,由诸城移居新城,受雇于一赵姓大户人家……有主人撮合下,和诸城一位姓初的逃难女子成了家。”
   近读清·陈恒庆《谏书西庵笔记》·童谣,有载“闻数百年前,山东有童谣曰:‘刮大风,搂豆叶,搂着花大姐。’果有新城王某业农,贫未娶,在野遇大风,从风中堕一女,自言为登州人,为风所飘,瞬息千里。乡人为之说合,成为夫妇,子孙昌盛,科第绵延,为一邑巨室。王文简公即其裔孙,文简《池北偶谈》自言不讳也。文简且辨传言者女为外国人之非,实登州人也。”
   笔者查《池北偶谈》卷十,发现确有此记:“初夫人刘太夫人  先始祖妣初夫人,诸城人,年始笄,一日,忽为大风吹至新城之曹村。时始祖琅琊公,方为某大姓佣作,未婚,遂作合焉。三世至颍川公,而读书仕官。四世至太仆公,始大其门。二百年来,科甲蝉连不绝,皆祖妣所出也。万历中,?门伍袁萃着《林居漫录》记其事。后嘉兴贺灿然作《漫录驳正》于此条下云:「王氏之兴,必有阴德,此类语怪。」云云。不知此事乃实录也。”
   王文简,即王士祯(1634—1711),原名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
   去年,跟随临淄区诗词楹联学会到桓台王渔洋纪念馆采风,看到有碑载:元末明初,先祖王贵自琅琊(现诸城)迁至新城。王氏从三世先祖文运肇始,子孙繁衍,历代簪缨,科甲蝉联,仅明清两朝就考中进士52人,举人30人,贡生、秀才者更是以百数计。其中,官至尚书、总督、巡抚等三品以上的朝廷重臣有9人,一代诗宗、文坛领袖王渔洋更是名扬天下。
   童谣“刮大风,搂豆叶,一搂搂出个花大姐”,确实来历不凡。
   注:陈恒庆(1844—1920),字子久,潍县城里(今潍城)松园子街人。清同治十二年中举,光绪十二年进士,在京都工部任都水司主事、营缮司员外郎、屯田司郎中,升兵科给事中,掌河南道监察御史等,后外放任锦州知府,宣统二年辞官归里,晚年在家写下了《谏书稀庵笔记》。恒庆中举后曾任过馆陶训导,由此,潍县人称他家是“一门五科第,四世六教官。”
   (仇绪芳:男,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会员、山东散曲专工委创作部部长、临淄区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齐鲁文化教育网编辑部)

上一篇:时光的味道
下一篇:她在那儿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主管单位:山东省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会 《教育博览》编辑部主办 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协办 山东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指导
联系电话:0531--82816922 投稿邮箱:z1z2f3@sina.com
主编微信
凡本网注明“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齐鲁文化教育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