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齐鲁文化教育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文化新闻 教育新闻
领导访谈 执教心得
校园活动 名师在线
法制教育 高校新闻
中学新闻 政策解读
法治文化 交通文化
安全生产 美食文化 生态文化
健康教育 招商文化 金融文化
诗歌散文 旅游天下 科技文化
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
课堂内外 书画艺术
报料投稿 查询系统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法治文化 >

「办案心得」E是否构成“轮奸”情节 我有不同看法

时间: 2021-10-16 07:11 作者:许小军 来源:说法面对面头条号 点击:

笔者按:

在这起多人涉嫌的强奸罪案件中,本人仅只是某某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的辩护人,本来不需要再对案件进行深入思考,但为了更好的交流学习,本人对公安机关认定该案某某嫌疑人也具有“轮奸”行为的定性有不同观点……

轮奸情节的认定,直接影响被告人的刑罚。在司法实务中,对于轮奸的认定也存在较大的争议;不同的法官对轮奸情节的认定存在不同认识,导致裁判结果不同,影响了法律适用的统一性。现结合所办理的案件,就轮奸情节的认定提出个人见解,提供大家批评指正。

「办案心得」E是否构成“轮奸”情节 我有不同看法

 

【案情简介】

被告人A、B、C、D及E(其中C、D、E均未到刑事责任年龄,本人系E侦查阶段辩护人)约好到市某酒吧玩耍,几个人在同一个酒店开具了408、409号两间房后再到酒吧,进入酒吧ABCD四人就在一起订台喝酒,而E就一个人到其他台上找另外的朋友喝酒玩耍。

ABCD大约在凌晨0点就一起打车回酒店,并把在酒吧一起认识喝酒已经喝醉的F妹子(F未满14周岁)带回409房。尔后,A提出说,谁先上,并给BCD每人发了一个套子,他们先后与F妹子发生了性关系。

大约凌晨1点半左右,E也从酒吧出来打车来到了酒店,敲打408房没有人开门,就跑到409房间拿房卡,409房内的人告诉408房有人,可能在洗澡,随后E继续敲门,408房门打开了,E就洗澡准备睡觉时,E听刚在408洗澡的人说,409有个女孩子喝酒醉了,可以与其发生关系,欲望升级的E来到409也与F妹子发生了关系。

几天后,女孩子报警,ABCDE涉嫌强奸罪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认定ABCDE均构成轮奸行为。

【争议焦点】

我国刑法第236条第3款第4项规定“二人以上轮奸的”要加重处罚,但刑法规范以及司法解释并没有对“轮奸”作进一步具体化,导致在司法实务中,对于“轮奸”的认定存有争议。

ABCDE是否构成“轮奸”,必须先对“轮奸”行为的基本理论进行梳理;就该案而言许小军律师认为,要厘清以下几个问题:首先,ABCD的行为是否构成强奸?E的行为是否构成强奸?再次,如果ABCD的行为构成强奸罪,那么ABCD与E的行为是否构成轮奸?

【“轮奸”的认定】

第一种观点:构成“轮奸”情节。轮奸是强奸罪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刑法规定的加重情节。只要两个人以上实施了强奸行为既可以适用轮奸加重情节。

第二种观点:不构成“轮奸”情节。轮奸犯罪是一种共同犯罪,客观上都着手实施了奸淫妇女的行为之外,主观上还必须要有共同的轮奸意思联络。

「办案心得」E是否构成“轮奸”情节 我有不同看法

 

【笔者看法】

笔者认为,E不具有轮奸的加重情节,同意第二种观点。

关于强奸与轮奸的区别。从定义上,强奸是指违背妇女意志,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或奸淫未满14周岁幼女的行为。强奸是我国刑法第236条规定的犯罪行为,其犯罪客体妇女的性的拒绝权,包含幼女的身心健康。轮奸是指两名或者两名以上男子在同一时间段内,轮流强奸同一妇女的行为。轮奸是刑法第236条第3款规定的强奸罪升格刑情节。可见,强奸是一种刑事犯罪行为,而轮奸是强奸犯罪的加重处罚情节,即轮奸是量刑情节。

关于轮奸的特征。从文义上,轮奸是两名或两名以上男子对同一女子实施奸淫行为,但并非所有的两名或两名以上男子奸淫同一女子的现象都构成轮奸。湖南君杰律师事务所许小军律师解析说,如果要构成轮奸情节,那么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一、ABCDE的行为均构成强奸罪。轮奸是以强奸犯罪既遂为基础。由于轮奸是强奸犯罪的量刑情节,故轮奸的构成必须以强奸犯罪既遂为基础。

二、轮奸应该以行为人有共同意思联络为主观必备要件。实施轮奸的行为人必须有共同的故意,即通过共同的意思联络,意欲实施轮流奸淫行为,如果行为之间没有共同轮奸的意思联络,则不构成刑法上轮奸情节。

三、轮奸的构成需二人以上客观地实施了强奸行为。

综上所述,本案中的犯罪嫌疑人E与ABCD客观上虽然都着手实施了奸淫F的行为,但并没有与ABCD有轮奸F的意思联络,E的行为只能认定为普通强奸罪的同时犯,不应该认定具有轮奸的加重处罚情节。(文/湖南君杰律师事务所许小军)

(责任编辑:齐鲁文化教育网编辑部)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主管单位:山东省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会 《教育博览》编辑部主办 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协办 山东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指导
联系电话:0531--82816922 投稿邮箱:z1z2f3@sina.com
主编微信
凡本网注明“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齐鲁文化教育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齐鲁文化教育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